避暑就高台,不如就贤人。
贤人若冰雪,论道通鬼神。
自言信手书,字字事有因。
往往得遗逸,烜赫见名臣。
是日刘夫子,拍手气益振。
重睹太史公,吾徒幸来亲。
大笑举玉杯,陶然任天真。
内乐不复热,岂以身为身。
避暑就高台,不如就贤人。
贤人若冰雪,论道通鬼神。
自言信手书,字字事有因。
往往得遗逸,烜赫见名臣。
是日刘夫子,拍手气益振。
重睹太史公,吾徒幸来亲。
大笑举玉杯,陶然任天真。
内乐不复热,岂以身为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谨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避暑方式的独特见解和对贤人的推崇。首句“避暑就高台,不如就贤人”表明作者认为,即使在高台上避暑也无法与与贤人交流相比,暗含了对贤德之人的敬仰。接下来,诗人将贤人比喻为冰雪般高洁,他们深邃的智慧如同通达天地鬼神。
诗人赞赏贤人的才情,称其随手著述皆有深意,常常能发现被遗忘的真知,使显赫人物得以展现。在提到刘夫子时,诗人的情绪更加激动,仿佛再次见到如太史公般的伟大人物,感到无比荣幸。众人开怀大笑,举杯畅饮,沉浸于内心的喜悦,忘却了炎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与贤人交往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知识与道德价值的崇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满足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