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
《古意》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博妖齐许取侯封,褒贬都归竹帛中。

三虎有无空逞辩,一狐埋伏妄贪功。

轮囷自许先枯木,首鼠何曾忌秃翁。

堪笑云罗弥薮泽,不知天外有冥鸿。

(0)
注释
博妖:形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侯封:封侯的荣耀,指获得高位。
竹帛: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简和丝帛,代指史书。
逞辩:夸耀自己的辩才。
妄贪功:无端地想获取功劳。
轮囷:形容树木弯曲的样子,比喻人老迈。
首鼠:犹豫不决,像老鼠一样。
秃翁:形容头发稀疏的老者。
云罗:比喻众多纷繁的事物。
弥薮泽:遍布广阔的地方。
冥鸿:高空飞翔的大雁,象征高远或隐逸。
翻译
博学多才的妖孽被封侯,他们的评价都在史书上留痕。
老虎们争论不休,狐狸却妄图窃取功劳,其实毫无意义。
自称先知的人如同枯木,老鼠怎会畏惧白头老人。
可笑那些如云的纠纷,遍布广阔之地,却不知天边有翱翔的鸿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人物宋祁的作品,名为《古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看法,以及对某些人过度追求而不择手段的讽刺。

"博妖齐许取侯封,褒贬都归竹帛中。"

这里的“博妖”指的是那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功名的人,而“侯封”则是古代授予有功之人的爵位和土地。诗人将这些功名比作自然界中的竹子和布帛,意味着它们最终都归于自然的裁判。

"三虎有无空逞辩,一狐埋伏妄贪功。"

“三虎”和“一狐”都是比喻,不同的人为了获取功名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公然争斗(三虎),有的则隐秘地积累(一狐)。诗人指出这些行为最终都是一种虚妄。

"轮囷自许先枯木,首鼠何曾忌秃翁。"

“轮囷”和“首鼠”都是形容词,用来比喻那些为了功名而不择手段的人。诗人通过他们与自然界中已枯死的树木相似,以及对老弱之人的无视,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讥讽。

"堪笑云罗弥薮泽,不知天外有冥鸿。"

“堪笑”意味着可以发笑,“云罗”和“弥薮泽”都是形容自然界广阔而深远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比喻表达了对世间功名追逐之人的无知,他们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更高的道德标准。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宋祁对于功名、利禄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利的心态,以及对于道德标准的追求。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送生明还雪窦

残月在松僧在户,犬声如豹隔松坞。

霜厚如雪野易风,空村家家门尚杜。

还山不问几日程,直造云边峰顶坐。

莫想钱塘江北庵,琉璃一点如萤火。

(0)

耕隐为南昌万用中赋

山庄别筑楚城西,百亩桑阴水一溪。

莎草雨晴黄犊卧,稻花风暖白鸠啼。

沽来官酒春祈社,读罢农书晓灌畦。

孝悌力田新有诏,姓名还向御前题。

(0)

从父原复新除华容赋一律奉赠

拜命趋朝出紫宸,一官初授渥恩新。

来时共泛西江月,去日平分上苑春。

彭蠡望穷怀故国,洞庭到处是通津。

华容凋弊劳苏息,莫对双松岸帻巾。

(0)

太皇太后挽歌·其二

翊运符坤厚,承天协睿谋。

星华光帝座,月彩丽神州。

仙驭蟾宫远,祥云凤阙收。

万方俱失恃,挥泪湿清秋。

(0)

句容县茅山观道官东白能文章且长于诗予无以为寿集杜子美诗二十句以赠

冰壶玉衡悬清秋,神仙中人不易得。

往时文采动人主,自怪一日声辉赫。

忆昨逍遥供奉班,风雨不动安如山。

词源倒流三峡水,时闻杂佩声珊珊。

先生早赋归去来,鲸鱼跋浪沧溟开。

致身福地何萧爽,石田茅屋荒苍苔。

绣衣春当霄汉立,云近蓬莱常五色。

池上于今有凤毛,秋水为神玉为骨。

百花潭水即沧浪,星宫之君醉琼浆。

西望瑶池降王母,南极老人应寿昌。

(0)

感怀四首·其四

贯向流波怨落红,年来我似可怜虫。

笙歌呖乱俱愁里,花月消磨半梦中。

检点冰弦弹夜月,摩挲古铗动秋风。

酒尊诗卷年年在,一样情怀已不同。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