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与群芳异,含芳向暮春。
不如松柏木,常保岁寒新。
迥与群芳异,含芳向暮春。
不如松柏木,常保岁寒新。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王旦的作品,从字面上看,诗人通过对比花卉与松柏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于坚持不懈、永葆青春的赞美之情。"迥与群芳异,含芳向暮春"两句中,“迥”指的是花开的样子,“群芳”则是其他所有花卉的总称,这两句表明诗人所欣赏的对象与众不同,它们即将在春天结束时依然保持着它们的香气和美丽。接着的“不如松柏木,常保岁寒新”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理想:松柏之所以可贵,在于它们能够在严寒的季节中也依旧保持绿色,象征着坚韧不拔、永远青春的品格。
整首诗通过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强、不畏艰难的自然现象的赞赏,以及对这种精神品质的向往。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常被用来隐喻政治理想或者个人修养。王旦通过这首简洁明快的诗句,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学的一种理解和追求。
渊明诗百篇,无一不说酒。
四顾宇宙间,独与此物厚。
子云苦家贫,日给或亡有。
艰难识奇字,草玄至白首。
时时载酒来,尚乃好事友。
吾兄斯人徒,性亦嗜醇酎。
宁知俗士嫌,益觉儿女丑。
孰云醉无度,婉婉春月柳。
区区布肉论,迟速同一朽。
但看古圣贤,得如饮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