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孤城落日黄,几家茅屋点残阳。
无穷芳草埋官道,自在啼乌下女墙。
鬼火夜烧枯柳上,髑髅人语酒垆傍。
荆榛髣髴曾游地,丝管楼台满目荒。
鼓角孤城落日黄,几家茅屋点残阳。
无穷芳草埋官道,自在啼乌下女墙。
鬼火夜烧枯柳上,髑髅人语酒垆傍。
荆榛髣髴曾游地,丝管楼台满目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苍茫的历史画卷。首句“鼓角孤城落日黄”,以夕阳西下时分的鼓角声和黄晕的天色,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氛围。接着,“几家茅屋点残阳”一句,通过零星的几户人家在夕阳中显得格外渺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
“无穷芳草埋官道,自在啼乌下女墙。”诗人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芳草覆盖的道路延伸至远方,乌鸦自在地在城墙上下飞翔,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鬼火夜烧枯柳上,髑髅人语酒垆傍。”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恐怖景象,鬼火在枯柳上燃烧,骷髅在酒垆旁交谈,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战争或历史事件带来的破坏与死亡。
最后,“荆榛髣髴曾游地,丝管楼台满目荒。”诗人回忆起曾经繁华的景象,如今却只剩下荆棘和杂草,昔日的丝竹管弦之音已化为满目的荒凉,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衰败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悼。
人意自南北,岂在山与水。
苟非道谊合,对面若万里。
美人赋考槃,于彼河之涘。
作疏动旬朔,音问苦不至。
白露结为霜,百草中夜死。
楚郊鸣寒雁,萧萧无停翅。
日月忽居诸,人生倏如寄。
感兹气候易,耿耿怀宿契。
荒哉鸡坛盟,反顾惟陨泪。
轻薄寒路衢,奔驱竞微利。
变态须臾间,禽兽安所异。
君子德义敦,中路忍忽废。
愿言最始终,相善以没世。
毋为投井心,下石速其毙。
载歌伐木篇,书以谢知己。
昔别在京国,今逢汉水湄。
十年又相见,倏忽又别离。
河山淑气转,桃李春风吹。
抚景岂不乐,而与故交违。
驱车向何许,还望东南驰。
留君不可住,送君一凄其。
寂寞羁旅中,殷勤劝一卮。
分手无以赠,聊此凉薄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