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行简的作品,名为《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之情。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开篇即以“降虏”、“穷荒”勾勒出边塞孤独的景象,“九月初”则是时间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萧瑟秋色的画面。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诗人通过对节气的反思和收到故人来信,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饮酒是为了忘却烦恼,但情感深沉,难以释怀。诗人通过酒宴场景,抒发了自己的复杂心绪。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孤独和空虚,回忆往事之时,又不免有所踌躇,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这是通过自然景观来映射内心的情感,远行的大雁已经不见,平沙和广漠之上只有余烟袅绕,让人感到一种无边的寂寞。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诗人在高台上眺望南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至于落泪。这里的“双鱼”可能是某种象征,如同情谊的比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故人书信的感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友情淡薄的人生况味。
达人贵无念,市朝亦山林。
曲士居山林,难息市朝心。
坐驰一室中,纷然万境侵。
纽兰羡佩玉,坐石思黄金。
羊质虎其皮,隼翼凤其音。
志在求世利,口唱无生吟。
吾非斯人徒,夷旷期复古。
去住既任缘,喧静亦随所。
陶然且无求,相命何足语。
人生百岁寿,稀得七十死。
吾今四十五,气力渐无似。
去年成二毛,今年动一齿。
纵得至七十,光阴能几许。
学道宜无疲,进善宜无止。
自馀百杂就,克己尽除去。
勉强扶幻躯,旦暮加药饵。
此身乃外物,何况外于是。
内外一如梦,勉矣当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