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祖法坛》
《六祖法坛》全文
明 / 郭槃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宝刹郁嶙峋,停云万象新。

何时布金地,重见雨花人。

钵小龙堪驭,坛空鸽自驯。

法界超尘累,名香结净因。

欲识空中趣,宁同物外身。

三车何用演,万劫自回轮。

磬声云外落,僧语月边论。

风幡如可悟,台镜本无尘。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槃所作的《六祖法坛》诗,以深邃的哲思与清雅的文笔,描绘了六祖慧能大师法坛的庄严与神圣,以及佛法的深远意境。

首联“宝刹郁嶙峋,停云万象新”,开篇即以巍峨的宝刹和停驻的云彩,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万象更新,充满了神秘与宁静。接着“何时布金地,重见雨花人”两句,表达了对佛法传播与传承的期待,期盼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再次见到布金之地,见到那些沐浴在佛法之光中的人们。

颔联“钵小龙堪驭,坛空鸽自驯”,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法的影响力与包容性。小龙可以驾驭,鸽子自然驯服,象征着佛法能够化导众生,无论大小、强弱,都能被其感化与引领。

颈联“法界超尘累,名香结净因”,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境界与作用。法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与烦恼,名香不仅代表了对佛法的敬仰,更是结下了清净的因果。这句诗体现了佛法对于净化心灵、超越尘世的意义。

尾联“欲识空中趣,宁同物外身。三车何用演,万劫自回轮”,表达了对佛法深奥与永恒性的理解。空中之趣,指的是佛法的微妙与深远;物外之身,则是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三车(法、戒、定)的教义无需再行演绎,因为万劫轮回中,佛法的真理自会显现。这句诗揭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强调了修行者应从内心深处去体悟佛法的真谛。

最后,“磬声云外落,僧语月边论”,以声音与对话的形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祥和的世界,磬声悠扬,僧侣的讨论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富有哲理。这样的场景,既是对佛法修行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内心平静与智慧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六祖法坛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法的庄严与神圣,更传达了对佛法深刻内涵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郭槃
朝代:明

郭槃(?—一五九五),字乐周。南海人。棐弟。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授岳州府同知,寻改官延平,复移知桂阳州。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劳瘁而卒。著有《明霞桂华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有传。
猜你喜欢

咏怀·其二

我家罗浮下,遥接仙人居。

珠树蔽璇宫,瑶台千尺馀。

我昨采药去,长跪授玉书。

其字皆鸟迹,读之尘心除。

吐纳沆瀣气,摇曳云霞裾。

木客飞迎人,山都笑而呼。

世路多崄巇,何如白云庐。

会当生羽翼,飘飘凌天都。

(0)

避地雁田陈楚白兄弟日邀饮湖中袁裕公至云里中大饥贼据茶山死者十有七作诗感志

愁得馀生愧饭蔬,感当尊酒念邻居。

巢云尚累牵鸡犬,泛棹□无动鸟鱼。

五月烟迷桐岭渡,兼旬烽断莞城书。

三都正自如珠粟,桑里贫交草满庐。

(0)

惠州秋日同尹澜柱先生假寓叶金吾湖山泛舟·其二

白鹤峰遥月上迟,渔灯芦苇夜参差。

湖山最是清深处,永福桥头鹤梦时。

(0)

梅花

千山落木照寒空,别有香云独结丛。

马首易逢零乱处,柴门时隔有无中。

最宜鹤立同孤洁,未许蜂阑似众红。

闻道玉门春不度,可怜空听笛边风。

(0)

过澹归和尚柚堂

清秋肃肃坐岩扉,九月严霜暗上衣。

檐外闻香知果熟,堂前留草听虫依。

疏林钟后无馀响,残月楼中有剩辉。

犹爱閒云寒未举,丹山岩畔破香归。

(0)

送查韬荒还西湖

美人珠浦弄珠归,解赠双环夜有辉。

欲拟宓妃惭宋玉,淩波愁绝见尘飞。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