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欲方而智欲圆,河东车说已居前。
先方之喻斯为美,只恐圆成又不便。
行欲方而智欲圆,河东车说已居前。
先方之喻斯为美,只恐圆成又不便。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和昌甫(其五)》。诗中探讨了“方”与“圆”的哲学概念,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这两种特质的重要性。
首句“行欲方而智欲圆”,意味着行动应坚持原则(方),但智慧则需灵活变通(圆)。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准则的坚守与实际问题解决策略的灵活性之间的平衡追求。
次句“河东车说已居前”,可能引用了古代关于车轮形状的讨论,即圆形车轮比方形车轮更适合道路行驶,以此类比说明在某些情况下,灵活变通(圆)比坚持原则(方)更为有效。
接着,“先方之喻斯为美”,赞扬了坚持原则的价值,认为它具有美学意义或内在价值。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担忧:“只恐圆成又不便。”担心过分强调变通可能导致行动上的混乱或不切实际。
整首诗通过对比“方”与“圆”的特质,探讨了在个人行为、决策制定乃至社会管理中如何恰当地结合这两种品质,以达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对的效果。这种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长生谁似花君子,池塘嫩秋尤妙。
不厄杨年,先添藕节,依旧亭亭霞表。欢肠换了。
怎朱序云阑,玉容难老。
一醉无名,靓妆佯倚镜天笑。
烟波清福占尽,惹双鸳羡尔,仙样风貌。
彩伴添苏,閒身熟魏,回首瑶觞争倒。归风信早。
要绿意红情,趁翻新调。漫当先期,乞他银汉巧。
丁沽才度,香河乍历,软红吹过通州。
古塔低迎,坝楼高压,岩疆锁钥全收。河上舣粮舟。
看担囊里粟,量鼓操筹。
响闸流澌,大通泛月,溯清游。今年麦苦无秋。
愿甘霖一沛,禾黍油油。
邑感雉飞,相廑牛喘,雨旸谁切烦忧。郊外一句留。
对树头浓绿,触起新愁。
何日家山归隐,深院下帘钩。
伯牙台冷流尘黯,荒波夜深自语。
沧海量情,焦桐阅世,付与冰丝替诉。翠阴轻护。
引一缕秋心,傍帘欲度。
流响花阴,银塘惊起瘦鸳卧。喁喁恩怨尔汝。
自阳关唱后,顿换悽楚。
废苑啼乌,寒沙啄雁,绕指乱愁无数。香消罢鼓。
渐悟到无弦,閒情休赋。送尽飞鸿,青峰江上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