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题为《赠日本僧智藏》。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修行生活的表达,展示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浮杯万里过沧溟",这里的“浮杯”可能是指乘船远行,而“沧溟”则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追求高远理想的情怀。
"遍礼名山适性灵",这句话中,“遍礼名山”意味着对名山大川的游历和敬仰,而“适性灵”则是说这种游历符合自己的本性,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这里描绘了一幅深夜潭水幽暗,秋天田野清新的画面。龙潭往往与道教仙境有关,而放鹤则是隐士生活的一种象征。这两句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和景象,对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描绘。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禅宗“心会真如”的境界。这里的“身无彼我”意味着肉体上的束缚已经消失,而“我”则是指个人的执着和迷恋,“那怀土”则是说不再有对故乡的挂念。而“心会真如不读经”则表明诗人达到了内心与宇宙合一的境界,不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来寻求智慧。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这句话是对那些追求道术、修行的人提出的疑问。这里的“中华”指的是中国,“学道者”则是指那些追求道教真理的人。而“几人雄猛得宁馨”则是在询问在这些修行者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达到心灵上的解脱和自由。这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修行者的看法,以及他对于真正的修为之高标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精神境界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乔公流离来江东,老瞒气焰绕天红。
汉室忠良何落寞,党籍已扫巢痕空。
荀氏八龙一龙佐,吹瞒气焰如吹火。
九锡既成方死之,死非其时死非所。
谁似乔家双女子,执君父仇肯如此。
敛衽花前看六韬,要复汉祚颈系操。
恨此兵书万人敌,不属红妆儿女曹。
大乔伶俜看远山,肌体贞静而幽閒。
小乔风范亦如姊,并蒂红莲清水间。
孙郎来作大乔婿,马箠挥下江东地。
周郎继作小乔夫,君臣谈笑抚全吴。
千艘燥荻东风馀,老瞒魂魄落江湖。
青史惟书功业奇,谁知二女中赞谟。
丹青画形难画心,但画二乔观兵书。
灵根来从太华峰,阿谁移入盆池中。
曲栏低护冯夷宫,碧波恍与银潢通。
祝融秉令花正红,景象清胜濂溪同。
昼长淡淡来香风,高堂静坐心神融。
蒋君设宴邀群公,衣冠腾集人中雄。
琼浆满引醉碧筒,分题赋咏兴无穷。
况今九五飞真龙,同寅佐理期协恭。
边鄙无虞百谷丰,坐令四海歌时雍,对花宴赏常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