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长安客舍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表达了诗人对于时机的等待与对人的了解之困难。"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凤凰不出于寡淡之境,金琅玕亦非饥饿时刻所为,暗示诗人在等待中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显示了即便身处战乱之世,诗人仍能以琴声抒发情感,表明内心的平和与坚守。"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则是诗人的治国理念,即在处理复杂事务时能够运用智慧进行简化,同时在强硬之中不失慈悲。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的关怀和对未来不安的忧虑。"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描绘了诗人身处都城,心系国事之重。"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则是通过环境的描述来表达内心的沉痛与孤冷。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显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即便在外出作客、遭遇饥荒之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百姓的关爱与救助。
最后"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表达了诗人对于报效国家、实现理想的急迫感和对光阴似箭、时不待人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所保持的高尚情操与深沉内涵。
仙都古洞天,云阙高嵲嵲。
新宫欣然成,碧瓦灿鳞列。我时宿■房,六月失烦热。
松声起中夜,梦枕忽惊辍。
天籁鸣虚徐,玉箫递泠彻。
凤歌谐律吕,鹤舞想应节。
安知非群仙,宴罢摇佩玦。
从来筝笛耳,一洗万想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