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有显命,禀于亲慈。后德克承,拜而受之。
人伦既正,王化是基。亿载万年,永祚坤仪。
帝有显命,禀于亲慈。后德克承,拜而受之。
人伦既正,王化是基。亿载万年,永祚坤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郊庙朝会所作,收录于《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中的第八首。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颂扬帝王德行与国家安稳的诗篇。
"帝有显命,禀于亲慈":开篇便强调了帝王的圣明法令,是源自他的仁慈之心。这两句表达了帝王以德治国的理念,将皇权神圣化和人性化。
"后德克承,拜而受之":这里指的是皇后的品德和她的继承地位。皇后不仅是君主的配偶,更是国家礼仪和道德的象征。用“拜而受之”来表达对皇后的尊崇和接受。
"人伦既正,王化是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帝王教化百姓、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人伦”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王化”则是通过帝王的德行来教导和引导民众。这里强调了帝王在确立道德规范方面的基础作用。
"亿载万年,永祚坤仪":最后两句展望了国家的长久安稳与繁荣。“亿载万年”形容时间之长,象征着国运昌隆,永无止境;“永祚坤仪”则是希望帝王的福寿与大地一样悠长。
这首诗通过对皇权和皇后的颂扬,以及对国家安稳和繁荣的美好愿景,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同时,这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王道”思想,即帝王应以德治国,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的长久繁荣。
神骏不受羁,岂知日千里。
小试秋风前,烁烁电光起。
何须金络脑,不用珊瑚鞭。
徐看血汗沫,透出青连钱。
飞去度赤水,横行抹燕山。
持归献天子,高列十二闲。
渴饮水底月,饥餐草头珠。
轻摇玉麈尾,侧碾青氍毹。
振鬣长鸣谢伯乐,千秋万古八骏图。
东游登会稽,祇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閒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睹。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