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世无廉吏,吾犹见此人。
政声口碑在,阴德□□新。
薄俗难开眼,亨途易致身。
一清当百浊,端肯混光尘。
谓世无廉吏,吾犹见此人。
政声口碑在,阴德□□新。
薄俗难开眼,亨途易致身。
一清当百浊,端肯混光尘。
这是一首描写廉洁官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廉政的推崇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开篇“谓世无廉吏,吾犹见此人”表明尽管世上认为没有廉洁之吏,但诗人却仍然看到了这样的清官。这不仅是对个别人物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和期待。
接着“政声口碑在,阴德□□新”中,“政声”指的是清明公正的政治声誉;“口碑”则意味着人们交口相传的美好评价;而“阴德”暗示了一种不事张扬、默默做好事的品质。这里的“□□新”可能是原文中有缺失,无法断定具体意涵,但结合上下文应与官员的清正行为有关。
第三句“薄俗难开眼”,“薄俗”指的是浅薄的世俗观念,“难开眼”则意味着人们难以摆脱这些观念去认清事物的真相。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第四句“亨途易致身”,“亨途”指的是通畅无阻的道路,“易致身”则意味着容易遭到不幸或灾难。这里可能是在说在一个不太清明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受到牵连和伤害。
最后两句“一清当百浊,端肯混光尘”,“一清当百浊”意指一位廉洁的官员可以抵得上百个腐败之人;“端肯混光尘”则是在说即使在污浊不堪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自己的纯净和坚定。这是诗人对读者或后人的期望,鼓励人们即便身处污秽也要保持清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官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个人品德的坚持。
金门待诏竟何如,吏隐馀闲得弄雏。
丽日莺花宜缓带,春风闺闼有悬弧。
征兰岂叶熊罴梦,剪朆聊同豚犬呼。
骨相未逢僧宝志,清芬谁拟谢封胡。
琴书世业欣堪托,戈印勋名敢浪图。
且命芳尊邀上客,更催歌鸟劝提壶。
筵前汤饼随燕俗,诗里琼瑶映锦襦。
逸调云翔丹穴凤,仙声掌动紫渊珠。
杜陵虚羡徐卿美,陶令应嗟众子愚。
凡鸟他年迎吕驾,题门肯入敝庐无?
方舟凌广湖,挂席南风驶。
湖水荡悠哉,东西旷涯涘。
匡庐之山何崔嵬,居然形势向湖开。
青天缥缈烟霞窟,白日照耀金银台。
延袤周遭五百里,诸峰矗矗干霄起。
牙错封提两郡雄,阴晴坐变千崖里。
瀑布常飞双白虹,东林早晚坐闻钟。
白莲池上今谁主,三笑溪边尚有踪。
其中幽胜难缕指,洞天福地应无比。
杖履真堪托此山,红尘趍走徒为尔。
平生几度此经过,梦想神游日已多。
未能长往空回首,杀杀山灵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