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昔行》
《忆昔行》全文
宋 / 李龏   形式: 古风

忆昔当年十四五,尝看秋潮到江浒。

飞裾径上酒家楼,凭栏直望潮生处。

数百里间名海门,悠悠一线色如银。

渐近江心痕渐大,汹涌声吞十万军。

须臾潮头高数丈,众潮随接皆奔上。

中有雄心拍浪儿,几点红旗争荡漾。

风前缥缈夺标来,神蛟鬼鳄俱摧颓。

监潮侯有伍胥在,但见濆薄旋推回。

后来沙涨西兴口,潮势何曾十分有。

水上人骑骒马行,车如鸡栖马如狗。

数年之后不可当,漰湃惊闻洗目塘。

汪洋且拨菜园去,坝子桥边亦渺茫。

神皋内史承天旨,摆桩叠石曾料理。

至今遏捺逾十年,桩石如城牢在水。

江头人谓可安居,连年不奈还忧虞。

西风吹潮半夜起,子胥之怒知何如。

阴威作寒带烟雾,捲石掀沙出幽府。

堪羡云中拍浪儿,踏著危机不怕危。

乘除消长君休忽,牢执长竿一面旗。

(0)
鉴赏

这首诗《忆昔行》由宋代诗人李龏所作,描绘了对往昔观潮经历的回忆。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潮水的壮丽景象和其带来的震撼力量。

诗的开头“忆昔当年十四五,尝看秋潮到江浒”,通过回忆年轻时的观潮经历,引出了对潮水的描述。接着,“飞裾径上酒家楼,凭栏直望潮生处”描绘了诗人站在酒家楼上,面对潮水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数百里间名海门,悠悠一线色如银”描绘了潮水从远处缓缓而来,如同一条银色的线,延伸数百里,充满了神秘与美丽。“渐近江心痕渐大,汹涌声吞十万军”则进一步描绘了潮水逐渐逼近江心时,其声势之大,仿佛能吞没千军万马,展现出潮水的磅礴气势。

“须臾潮头高数丈,众潮随接皆奔上”描述了潮水到达最高点时的壮观景象,以及其后潮水的连续涌动。“中有雄心拍浪儿,几点红旗争荡漾”则通过比喻,将潮水比作拍打浪花的勇士,以及飘扬的红旗,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动态美。

“风前缥缈夺标来,神蛟鬼鳄俱摧颓”描绘了潮水在风中飘荡,仿佛要夺取什么,甚至让神龙鬼鳄都为之动摇。“监潮侯有伍胥在,但见濆薄旋推回”则通过伍子胥的故事,表达了对潮水力量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段落描述了潮水的变化与影响,包括潮水的涨落、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最后,“至今遏捺逾十年,桩石如城牢在水”强调了人为措施对控制潮水的作用,以及潮水对当地环境的持续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适应。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潮水的震撼力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李龏
朝代:宋   字:和父   号:雪林   籍贯:宋平江府吴江

宋平江府吴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猜你喜欢

和余汝霖雪七绝·其三

日日东园探早梅,那知一夕万林开。

君诗还似扬州句,扫尽因风柳絮才。

(0)

和仁仲舟中三绝·其三

湘君谁识是皇英,占得君山冷淡青。

月满湖平相照处,姮娥应得见娉婷。

(0)

玉岩忘归

穹岩如屋耸翚飞,竹树参差一径微。

凌绝空虚真出世,徘徊朝夕竟忘归。

(0)

和僧碧泉三首·其二

人似春花自在开,本无根蒂孰栽培。

一番零乱一番长,不是前花去又回。

(0)

题舒啸馆二首·其一

堤边草色绿茸茸,堤上桃花落尽红。

细雨斜风三月暮,一年春事客愁中。

(0)

过驼巘岭

中兴诸将士,杀身报明主。

生前七十创,死后一丘土。

岭上生愁云,纷纷不可数。

平生忧国心,气结不能吐。

肝胆常轮囷,未知死何所。

杯酒酹夕阳,临风泪如雨。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