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扇子诗·其三十》
《扇子诗·其三十》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六言诗  押[鱼]韵

达摩一字无法,惠子五车著书。

透关九重见虎,离钩三寸求鱼。

(0)
翻译
达摩不着一字,惠施著作丰富。
深入禅定洞察一切,细微处寻求真理。
注释
达摩:佛教高僧,禅宗初祖。
一字:一个字,这里指文字表达。
惠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
五车:形容学识渊博,常用来比喻书籍多。
透关:深入禅定或理解。
九重:极言层次深奥。
见虎:洞察真相或大彻大悟。
离钩:比喻寻找事物的关键或本质。
三寸:极言细微之处。
求鱼:寻求真理或目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扇子诗·其三十》。诗中通过对达摩和惠子的引用来表达了禅宗“不立文字”的思想,以及个人对于生活智慧的追求。

“达摩一字无法”,指的是佛教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他不依赖于书面语言,而是直接以心传心,强调实践与体悟。这里的“一字”可以理解为最根本、最重要的法,而“无法”则表明这种智慧超越了言语的局限。

“惠子五车著书”,则是指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周(又称庄子或庄周)的好友惠施。这里的“五车”形容书籍之多,意味着惠施通过广泛的写作来传播他的思想和智慧。

“透关九重见虎”,此句用了一个鲜明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或深奥知识的追求。这里的“透关”指的是穿越或突破障碍,“九重”则强调了这些障碍的复杂与艰难,而“见虎”暗示了在不断努力之后,终于领悟到某种深刻的真理,犹如突然之间遇到了那只潜伏的猛虎。

最后一句“离钩三寸求鱼”,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用来形容诗人对于生活智慧和知识的渴望。这里的“离钩”指的是一种捕鱼工具,而“三寸”则强调了这种工具的精巧和细致。“求鱼”则是对知识和智慧无限追求的象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对于知识与真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董子祠·其一

汉世真儒数仲舒,精言三策岂虚车。

可怜好士秋风客,杂进长陵灶鬼书。

(0)

再和沈佺期望瀛州南楼韵

旧迹传崇谯,如蜃楼逼霄。

但期佳名垂,安问胜赏寥。

当时谪居人,傲睨凌云飙。

不见百步台,仍经几曲桥。

首春跸重过,前岁景非遥。

几多感衷曲,谁能蠲尘嚣。

望古怀彼才,言志为兹谣。

(0)

上元即景灯词八首·其一

佳节从来说上元,上元是处景滋繁。

银花火树连村列,便觉风和景物暄。

(0)

人日宜晴和,降雪亦云美。

诘晨霏瑞叶,人意都含喜。

晓烟凝郭外,村路遵迤逦。

鳞塍滋麦根,虬柯缀花蕊。

静安酹写怀,惊心岁月驶。

既往复洒然,世情率如此。

孰能久弗忘,与之研精理。

(0)

答客

凤城恩近贲新除,鸿渐都升省阁居。

楚国多闻推左史,汉臣清望动中书。

春深文宴盈金谷,日宴儒林论石渠。

盛世弹冠诚欲往,秖怜衰发不胜梳。

(0)

马雨耕住相图

自有天地驱羲娥,风云变灭流江河。

我昔婴稚今发皤,如箭逝弩丝运梭。

直逮建翣嘶《虞》歌,焉得停晷容婆娑。

君取住义将云何,君言变者自迁讹。

有不变者常无他,心如死灰身槁柯。

所住非中非四阿,须弥蚊睫谁么么。

稊米万物非寡多,万劫靡辨于刹那。

了无未来与已过,此为住义奚可诃。

我闻尘根相荡磨,应无所住传佛陀。

须菩提闻涕滂沱,今始知道异昔科。

况君涉世犹同波,画成戴发为优婆。

忽然念起火焚和,恐君禅病容未瘥。

因言生义皆网罗,住与不住同偏颇,更请断臂求达摩。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