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天地驱羲娥,风云变灭流江河。
我昔婴稚今发皤,如箭逝弩丝运梭。
直逮建翣嘶《虞》歌,焉得停晷容婆娑。
君取住义将云何,君言变者自迁讹。
有不变者常无他,心如死灰身槁柯。
所住非中非四阿,须弥蚊睫谁么么。
稊米万物非寡多,万劫靡辨于刹那。
了无未来与已过,此为住义奚可诃。
我闻尘根相荡磨,应无所住传佛陀。
须菩提闻涕滂沱,今始知道异昔科。
况君涉世犹同波,画成戴发为优婆。
忽然念起火焚和,恐君禅病容未瘥。
因言生义皆网罗,住与不住同偏颇,更请断臂求达摩。
自有天地驱羲娥,风云变灭流江河。
我昔婴稚今发皤,如箭逝弩丝运梭。
直逮建翣嘶《虞》歌,焉得停晷容婆娑。
君取住义将云何,君言变者自迁讹。
有不变者常无他,心如死灰身槁柯。
所住非中非四阿,须弥蚊睫谁么么。
稊米万物非寡多,万劫靡辨于刹那。
了无未来与已过,此为住义奚可诃。
我闻尘根相荡磨,应无所住传佛陀。
须菩提闻涕滂沱,今始知道异昔科。
况君涉世犹同波,画成戴发为优婆。
忽然念起火焚和,恐君禅病容未瘥。
因言生义皆网罗,住与不住同偏颇,更请断臂求达摩。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名为《马雨耕住相图》,是其对佛教哲学思想的深刻探讨。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住义”(即存在、停留的意义)的思考。
诗开篇以“自有天地驱羲娥,风云变灭流江河”两句,描绘出宇宙变化不居的景象,暗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流转之中。接着,“我昔婴稚今发皤,如箭逝弩丝运梭”两句,通过个人从幼小到老年的变化,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直逮建翣嘶《虞》歌,焉得停晷容婆娑”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即使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刻也无法停留。接下来,“君取住义将云何,君言变者自迁讹”两句,提出问题:在变化的世界中,如何理解“住义”?“有不变者常无他,心如死灰身槁柯”表明诗人认为,尽管外在世界在变,但内心保持平静、不变才是关键。
“所住非中非四阿,须弥蚊睫谁么么”通过对比极小与极大的事物,强调了存在状态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接下来,“稊米万物非寡多,万劫靡辨于刹那”指出,无论是微小还是宏大,万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时间的流逝无法区分过去与未来。
“了无未来与已过,此为住义奚可诃”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认为真正的“住义”在于当下,不在未来或过去。最后,“我闻尘根相荡磨,应无所住传佛陀。须菩提闻涕滂沱,今始知道异昔科”引用佛经中的故事,强调了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况君涉世犹同波,画成戴发为优婆。忽然念起火焚和,恐君禅病容未瘥”部分,诗人以自身为例,提醒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时,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因言生义皆网罗,住与不住同偏颇,更请断臂求达摩”则是对前文观点的深化,强调了去除执着、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并以“断臂求达摩”的典故鼓励读者勇于自我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吾州断云边,山水则大好。
不知几何年,有一晦翁老。
去为考亭人,草树日枯槁。
儿时所钓游,岂不槩怀抱。
归来乎令威,杖屦费幽讨。
寒绿翁家塘,昨梦几倾倒。
田田君子花,籍籍书带草。
谁其月三间,聊以寄吾浩。
翁今为飞仙,落叶纷不扫。
滕侯所书绅,岁月略可考。
诸郎表章之,三峰倚晴昊。
藐予抱遗书,生世恨不早。
至今章句间,兀兀首空皓。
缅怀草堂云,春风动芹藻。
何须不踏东华土,何须不吃吴山水。
同时辈流半霄汉,径上银台披凤尾。
几曾礼部奏第一,十载青衫百寮底。
相公之甥径甚捷,头放稍低那得尔。
直不虎关非狂耶,胡不爱官几历诋。
吏铨教授古括州,管领风云二三子。
孔堂丝竹秋雨荒,弦诵琅然顿盈耳。
深衣楚楚有古意,相对青灯夜分语。
六鳌云海渺何许,宝字森罗风日美。
人言欠渠挥翰手,倘及春江戒行李。
寒毡对客澹无欲,清梦不劳曾到此。
谈经归来喜津津,手洗翠缶香倾银。
何以娱子白发亲,梅花中有无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