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懒聊遮眼,诗穷只掉头。
寒醒非不睡,薄醉奈何愁。
火细霜还重,风停叶自投。
半生灾疾里,谁遣未休休。
书懒聊遮眼,诗穷只掉头。
寒醒非不睡,薄醉奈何愁。
火细霜还重,风停叶自投。
半生灾疾里,谁遣未休休。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寂寞中寻求创作灵感,同时又感到身心交瘁的诗句。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极为丰富,体现了作者杨万里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书懒聊遮眼”一句,通过将诗人对书籍的依赖与疲惫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创作不易。"诗穷只掉头"则表现出诗人在灵感枯竭时的无奈和无助。
“寒醒非不睡”、“薄醉奈何愁”两句,表明诗人虽然清醒但又困倦,虽有饮酒之举却难以驱散心中的忧愁。这里的“冷清”与“微醺”,既是对环境和感官体验的细腻描写,也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火细霜还重,风停叶自投”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萧索的情境。"火细"与"霜重"相对,既形象地展现了寒冷的季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沉重。
“半生灾疾里,谁遣未休休”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遭遇和内心感受。在历经半生的风霜之后,诗人仍然在问询,为何命运不予以片刻的安宁。"灾疾"指代了种种磨难与苦楚,而"未休休"则是对生命中无法得到彻底休息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情境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宋代文学大家在创作与生活中的挣扎和思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心灵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