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果难参欲问天,聪明底易损华年?
琴书冷落人何在?针线萧疏事可怜。
昔日唱酬常入梦,今生聚会已无缘。
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
絮果难参欲问天,聪明底易损华年?
琴书冷落人何在?针线萧疏事可怜。
昔日唱酬常入梦,今生聚会已无缘。
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
这首诗以哀悼之情描绘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首句“絮果难参欲问天”,以飘零的柳絮比喻阿嫂的生命消逝,难以揣测命运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天命的无奈和困惑。次句“聪明底易损华年”则暗示阿嫂的早逝,聪明才智未能抵过岁月无情,令人惋惜。
接下来,“琴书冷落人何在?”描绘了家中曾经充满生机的场景如今变得冷清,暗示了阿嫂的离去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空虚。“针线萧疏事可怜”进一步强调了阿嫂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如今都显得凄凉无人打理。
“昔日唱酬常入梦”表达诗人常常在梦中回味与阿嫂的过往欢声笑语,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对亡者的思念之深。“今生聚会已无缘”则是诗人对无法再与阿嫂相聚的悲痛承认。
最后两句“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直抒胸臆,诗人沉浸在对阿嫂的寻找和回忆中,难以释怀,表达了对生死隔阂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行行阊门道,清庙临通津。
借问此何居,至德垂鸿名。
畴兹商周际,天命固难谌。
避狄始宁居,剪商志将萌。
圣孙天所启,周道方日新。
夫君见其微,远窜来蛮荆。
冠冕化文身,礼义开吴民。
让国非求名,此意难具陈。
顾惟君臣谊,况乃父子亲。
向无宣尼言,谁能识其心。
李膺吴中彦,怀古意何深。
行当侍帷幄,扬芳播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