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佩刀日,谢眺下车辰。
坐见望舒改,行歌沂海春。
淹留倚淮树,迟暮对江蘋。
宣室多祠事,犹怜未召人。
王祥佩刀日,谢眺下车辰。
坐见望舒改,行歌沂海春。
淹留倚淮树,迟暮对江蘋。
宣室多祠事,犹怜未召人。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王祥与谢眺的典故,以及对友人的赠言。首句“王祥佩刀日,谢眺下车辰”以王祥和谢眺的典故开篇,王祥象征着忠诚与勇敢,谢眺则代表了初入官场的清新与希望。接着,“坐见望舒改,行歌沂海春”运用了月亮(望舒)的更替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同时以“行歌沂海春”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淹留倚淮树,迟暮对江蘋”两句,通过“淹留”、“迟暮”等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光哲在高邮守任期间的陪伴与关怀,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宝贵。“宣室多祠事,犹怜未召人”则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得到更多赏识或重用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其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蕴含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宁知府中吏,故宅一徘徊。
历阶存往敬,瞻位泣馀哀。
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
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
衡岳距匡庐,迢迢若河汉。
子从两处游,江云欲望断。
儒官兼史笔,风霜映简汗。
怀才须待时,岂冀当途盼。
世教赖扶翊,名实慎初宦。
江河虽日颓,砥柱俟清晏。
子今有师道,投置非闲散。
勉为圣人徒,毋作掩卷叹。
著作窥承明,古今几治乱。
胸有记事珠,前后不胜算。
学海本无涯,观澜何浩瀚。
试从鄱湖滨,远溯洞庭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