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瞿庵璧》
《题瞿庵璧》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上人筑精舍,于城之北澨。

地不盈数趾,室无十笏宽。

云何去广众,而就此岑寂。

师云僧何心,偶来此幽阒。

我闻大觉者,胸有常寂镜。

耳轮接亿声,如风过万籁。

风过籁亦息,了不留一响。

若欲避嚣去,心不能忘嚣。

虽在鼻观中,耳作车马喧。

虽己面璧久,背若鸦雀鸣。

师闻既微笑,良之为余言。

欲言既忘言,兹理余为陈。

师无避嚣心,亦无爱寂想。

若云此寂地,此岂无嚣者。

焉啼风动树,跳鱼跃蛤声。

落叶如人行,种种不能息。

皆有纷嚣音,若云畏彼嚣。

我有大寂处,疾雷漂华山。

塞耳根不闻,烈火烧大地。

目闭无一见,湛然常在心。

随地无不可,况我身己幻。

聊复寄此居,既巳作幻观,亦复任诸有。

在昔瞿昙氏,称为释氏师。

大道无一有,无有即无佛。

无佛佛非无,无无佛自在。

指身即见佛,指庵佛亦存。

名之曰瞿庵,庵为小歇脚。

我为天蘧庐,庵还托我宿。

无我亦无庵,乃入非想地。

此理我难陈,以问瞿上人。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题瞿庵璧》。诗中描绘了一位高僧在城北水边建造的简陋精舍,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诗人通过与高僧的对话,探讨了关于内心清净与外界喧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诗的开头描述了精舍的位置和规模:“上人筑精舍,于城之北澨。地不盈数趾,室无十笏宽。”简朴的环境衬托出高僧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云何去广众,而就此岑寂。”高僧的回答揭示了内心的平静并非来自于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内心的修为:“师云僧何心,偶来此幽阒。”

进一步的对话中,诗人引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如“常寂镜”、“耳轮接亿声”等,探讨了如何在耳闻八方的声音时,内心依然能够保持平静。高僧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师闻既微笑,良之为余言。欲言既忘言,兹理余为陈。”

诗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面对外界的喧嚣时,保持内心的清净。高僧的回答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并非逃避,而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师无避嚣心,亦无爱寂想。若云此寂地,此岂无嚣者。”

最后,诗人通过与高僧的对话,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并将这种境界比喻为“大寂处”,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平静。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自比为“天蘧庐”,表示自己也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暂时栖息,体现了对内心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与诗人的对话,展现了对于内心清净与外界喧嚣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的智慧。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二

客里多岑寂,寻春兴独赊。

擎来妙喜叶,尽属法王家。

不见青鞋士,来煎黑面茶。

幽怀在天末,落日更鸣鸦。

(0)

喜二何从山谷游复用涂字韵诗

水部诸郎虿尾书,涪翁杖履傲当涂。

斑斑束笋门下士,栀貌蜡言嚬笑枯。

翰墨澜翻纵壑鱼,风采洒落凤栖梧。

寄语南州双白璧,从今价重百车渠。

(0)

句·其三十四

北峡远连南峡险,小龙峻逼大龙高。

(0)

句·其十二

金盏银台何足比。

(0)

移松二首·其二

河出昆崙派九州,屹然砥柱立中流。

苍松若比丘山重,岂但回头费万牛。

(0)

少蕴内翰示和朱氏新治涧泉之什依韵和两绝·其二

北门学士居新卜,南海使君家在中。

更有娇云兼健水,吾邦从此冠玲珑。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