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需材拔隐沦,贩缯屠狗各求伸。
可怜风雪南山下,别有当年射虎人。
汉室需材拔隐沦,贩缯屠狗各求伸。
可怜风雪南山下,别有当年射虎人。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那些不被重视却拥有特殊才能之人的同情。诗人通过“汉室需材拔隐沦”这句话,强调了在汉朝时期,朝廷对于人才的需求和选拔,尤其是那些隐藏在民间的杰出人士。接着,“贩缯屠狗各求伸”则描绘了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渴望得到公正对待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这种普遍的渴望体现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公平和平等的追求。
后两句“可怜风雪南山下,别有当年射虎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使用了“风雪南山下”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凄凉和艰难的氛围,象征着那些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地追求梦想的人。同时,“当年射虎人”这一典故,借用了古代擅长射箭的英雄形象,暗喻那些曾经或有能力成为杰出人物的人们。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守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人的深切同情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
溪亭故事几年华,来值秋霖眺望赊。
云障山峦多少处,雨埋烟火两三家。
水肥去马行高阪,汀没閒鸥上浅沙。
谁是子猷谁是戴,小船杯酒兴无涯。
稽首泗州普照王,曩以宝塔接群品。
塔今败坏成微尘,随意分身无不在。
我观世间有为法,无常迁变同一空。
假饶建塔如恒沙,未有不归幻灭者。
岂惟淮塔有兴废,阿育王造亦非坚。
菩萨应感常现世,不随宝塔俱存亡。
耕雨穫晴长淮风,普为众生作饶益。
我今绘此应感象,常以正念为皈依。
于此员光一寻中,而兴七级浮屠想。
正念皈依无间断,普愿菩萨常感通。
洪钟小大随叩鸣,所求所请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