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
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
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
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
伊余东还际,每起烟霞慕。
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
西轩白云阁,师辞洞庭寓。
越城今送归,心到焚香处。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
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
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
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
伊余东还际,每起烟霞慕。
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
西轩白云阁,师辞洞庭寓。
越城今送归,心到焚香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返回北岩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的敬意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幽静谧的氛围。北岩之所以清幽,是因为有高僧居住,这里传递出一种宗教的圣洁感。
“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永恒,同时也隐喻了僧侣修行的长久与坚持。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这里提到的是往昔才子留下的诗篇,以及清风在两棵树间穿梭的情景,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世人的评价,而是容易被浮华的名利所迷惑。
接下来的几句“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之心。
最后几句“我余东还际,每起烟霞慕。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西轩白云阁,师辞洞庭寓。”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僧侣东归北岩寺的不舍,以及对僧侣清贫生活的羡慕之情。
“越城今送归,心到焚香处。”结尾处,诗人送别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心中所想的是那股焚香升腾的情景,这是对僧侣修行境界的一种美好寄托。
欲解舟维岸,将行客倚栏。
主人誇意厚,亲起具盘飧。
溪柳低含雨,山桃重怯寒。
何时浮小艇,同访橘洲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