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净土诗·其三》
《怀净土诗·其三》全文
元 / 梵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山云霭霭水泠泠,共说西方一卷经。

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

风飘阳焰随波散,雨浥空花逐蒂零。

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净土世界的向往与思考。首句“山云霭霭水泠泠”以轻柔的笔调勾勒出山间云雾缭绕、流水潺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共说西方一卷经”点明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即对佛教净土世界的向往,通过共同诵读佛经来寻求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接下来的“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和行动,石虎在岩石下发出啸声,泥人在树间倾听,这种生动的场景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对净土世界的共同向往。

“风飘阳焰随波散,雨浥空花逐蒂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风中飘散的火焰、雨中凋零的花朵,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过程。这些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状态的追求。

最后,“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极乐净土的向往与坚信,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内心都能感受到佛性的存在与指引。这两句不仅是对净土世界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肯定,体现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梵琦
朝代:元   字:楚石   籍贯:浙江象山   生辰:?—1370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你喜欢

雪桂轩花开得语字

桂树山之幽,予昔择而处。

顾此山中雪,盈枝何楚楚。

去岁花开时,山川蜀道阻。

临风祗相思,馨香落何所。

暮春归林下,栖息掩时序。

月明花正发,露下清且湑。

飘飘入人衣,采摘盈筐筥。

料全久要义,形影盍相与。

隐者信可招,胡愧骚人语。

(0)

花源道中纪游并示文弱

绿萝如篆刻,锋刀驳云雾。

下临百尺潭,丹碧写练素。

沿溪望前村,都似避秦处。

停舟入花源,携筇临水步。

桃花千树红,花深迷往路。

带月石间流,夜深响瀑布。

清坐憺忘归,一山滴浩露。

(0)

满井

春城探幽奇,出郭得灵境。

平畴见高原,芳泉溢深井。

大块凿浑胚,一窍湛清冷。

披襟藉虚豁,岸帻照孤影。

临流戒滥觞,穷源测修绠。

恍疑川上游,忽作规中省。

高亭扁流谦,吾为发深警。

(0)

书扇赠王少华

古人有遗言,惟白可受采。

齐纨变蝉雀,昭质复安在。

愿持君子心,如月初离海。

太空无纤翳,淳白终不改。

四海扬仁风,苍生良有待。

(0)

济上晓行

水落不盈尺,舟行怅多阻。

对此明月光,清宵泊枉渚。

夜阑新水来,稍觉舟人语。

解缆及晨流,孤帆晓容与。

摊书坐篷窗,风帘散微暑。

远视浮云征,飘飘薄何许。

岂不恋旧山,随风忽遐举。

感此赋行迈,含情独延伫。

(0)

畦乐诗

索居南野外,颇与人事疏。

灌木荫前庭,隙地数亩馀。

蔬果因时艺,薄言理其芜。

聊以足晨夕,过兹奚所须。

固穷亮吾分,贪得宁非愚。

草糗可终身,乐哉常晏如。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