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市缲丝何太忙,西河蚕熟喜颠狂。
年来逋负门摊税,巳逼徵输过麦黄。
东市缲丝何太忙,西河蚕熟喜颠狂。
年来逋负门摊税,巳逼徵输过麦黄。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困境与无奈。通过“东市缲丝何太忙,西河蚕熟喜颠狂”两句,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缫丝和养蚕活动的繁忙景象,但这种繁忙并非出于喜悦,而是为了应对生活的压力。东市的忙碌是为了生计,而西河的“喜颠狂”则是对丰收的期待,但这种期待背后隐藏的是对赋税征收的恐惧。
“年来逋负门摊税,巳逼徵输过麦黄”则进一步揭示了百姓在赋税重压下的生活状态。逋负,即拖欠的赋税;门摊税,可能是指通过门户摊派的税收。这两句诗说明,百姓们因为长期欠缴赋税,已经到了连麦子成熟时也无法避免赋税征收的地步。这种描述反映了明朝晚期社会经济的凋敝,以及赋税制度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在赋税重压下挣扎求生的现实,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和民生困苦的深切同情。
客游倦缁尘,梦寐想山水。
停骖眺远岑,悠然心自喜。
晨霞发暝林,夕溜洄清沚。
出峡凉风驰,入谷寒云起。
霜清卉木疏,日落峰峦紫。
迢递越关河,参差望宫雉。
家童指归路,居人念游子。
各嗟行路难,深乖摄生理。
终期返南山,高揖谢城市。
黄河漫漫浸城郭,浊浪崩奔恶风作。
桑麻千顷变沧溟,忽见中流出台阁。
台上老人八十馀,北窗高卧梦华胥。
当时汲井有深虑,一家幸免今为鱼。
玉雪郎君尽清楚,堂上举觞堂下舞。
泥金紫诰日边来,象笏朱衣照门户。
大夫食邑开寿张,五云作篆悬高堂。
愿得河清一千岁,朝朝望阙谢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