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
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
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
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
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
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
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随同太守参与祭祀活动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感慨。首句"泌水洋洋可乐饥"以泌水比喻生活中的些许安慰,如同流水可以解渴,暗示了生活的艰难但仍有少许乐趣。"强寻囊粟止儿啼"写出了诗人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勉强寻找食物来安抚孩子的哭泣,体现了生活的艰辛。
"自怜蠹简为儒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选择做儒生,却陷入贫困的无奈,"蠹简"象征着破旧的书籍,暗示了读书人的清贫。"也逐鸣笳到佛祠"则反映出在困境中,诗人甚至不得不去寺庙祈求心灵的慰藉。
"文字不堪供吏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厌倦,认为自己的才学并未得到应有的施展,反而成了官府差役的负担。"姓名渐喜少人知"则流露出诗人渴望淡出世俗名利,希望别人不再过多关注自己。
最后两句"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目前尚未实现,只能静观岁月流逝,槐树的绿荫变换,寓示着时光荏苒,生活无望改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无奈与期待,以及对仕途和归隐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