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四百载如新,具眼香光鉴定真。
古寺欲飘香界呗,扁舟谁理钓竿纶。
楚江境讶临清晓,大岭法还兼富春。
宜弆画禅檀匣里,底殊宝剑合延津。
青山四百载如新,具眼香光鉴定真。
古寺欲飘香界呗,扁舟谁理钓竿纶。
楚江境讶临清晓,大岭法还兼富春。
宜弆画禅檀匣里,底殊宝剑合延津。
此诗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名为《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其六)》,是对其友人董其昌鉴定的一册宋元明时期名家山水画集的赞颂。诗中以“青山四百载如新”开篇,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时间的永恒相联系,表达了对董其昌鉴定眼光之敏锐和准确的赞誉。
“具眼香光鉴定真”,进一步强调了董其昌鉴定艺术品时的独到之处,如同佛家所说的“香光”,即通过内在的智慧和直觉来辨识事物的本质。这句诗赞美了董其昌不仅能看到表面的美,更能洞察作品的真正价值和内涵。
“古寺欲飘香界呗,扁舟谁理钓竿纶”,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古寺的钟声与渔舟的悠然自得相互映衬,暗示了艺术与自然、宗教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体现了董其昌在鉴定过程中对艺术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楚江境讶临清晓,大岭法还兼富春”,这两句通过对比楚江清晨的宁静与大岭法(可能指佛教中的法门或法典)与富春(富春山居图的所在地)的关联,表达了对董其昌鉴定艺术作品时所展现出的超凡脱俗、超越时空界限的洞察力的赞叹。
最后,“宜弆画禅檀匣里,底殊宝剑合延津”,这两句将董其昌鉴定的画作比作珍贵的宝物,应当珍藏于画禅檀匣之中,与宝剑合延津(可能是指宝剑的出鞘之地)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作品的价值和董其昌鉴定眼光的独特性。
整首诗通过对董其昌鉴定艺术作品过程的描绘,以及对作品本身价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与哲学深刻融合的审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董其昌高超鉴赏能力的高度敬佩。
晕日暗东岭,惨雾忽上蒸。
中途遂雷雨,寸步迷崚嶒。
电光得峰窍,万道金蛇腾。
侧身进虎队,彻骨寒生棱。
云根积阴曀,石发黏鬅鬙。
纵有亥竖足,欲展嗟何能。
同队匿咫尺,千唤不一膺。
屏翳稍却怒,渐放重峦层。
匿者乃四出,迎客来山僧。
扶曳逗灵刹,快得楼窗凭。
惊传适来处,已有悬崖崩。
宝马不恋粟,男儿重横行。
如何二三子,各为辕下鸣。
短短白日影,共此万古情。
江流不能尽,付以深杯倾。
词赋夺天巧,读之人不惊。
时复仰空廓,屹立何峥嵘。
咫尺天路隔,缥缈望玉京。
侧闻云中君,假我云车轻。
腾上无所怀,回首惜令名。
且揖海上客,笑傲为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