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高柳欲飘绵,拂著蔷薇锦壁连。
莫道行人总无识,定因罗爵爱门前。
光阴高柳欲飘绵,拂著蔷薇锦壁连。
莫道行人总无识,定因罗爵爱门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名为《清明日书亦庵壁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趣的深切感受。
“光阴高柳欲飘绵”,这里描写的是春天的阳光柔和,柳絮随风飘扬,给人以轻柔、温暖之感。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离别和愁思,但在这首诗中,它更多地表现出生机与活力。
“拂著蔷薇锦壁连”,则是写作者触摸到缠绵的蔓草,感觉到它们像织就的锦缎一般紧密相连。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莫道行人总无识”,这一句是说不要认为过路的人都不知道这里的美好。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希望能有识者来赏析这份美景。
“定因罗爵爱门前”,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个环境的喜爱,甚至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如同罗绣之美而被人们所钟爱。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热爱,以及希望能留住过往行人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深情寄托。
予本四方人,慷慨赴天路。
幸托金兰交,再蒙盐车顾。
端怀素居忧,岂乏同袍赋。
侧身向长安,凝望几朝暮。
浮阴结苑墙,年华落宫树。
是非金玉姿,安能磐石固。
时欲往从之,驽马不能步。
相思在相知,因风寄情愫。
庭柯含远风,时暑散烦襟。
岂乏华屋爽,适我良所钦。
颇爱陶彭泽,五斗北窗阴。
南薰来前楹,何必怀千金。
野居自云乐,俯仰遂素心。
素心亦何有,息影眷山林。
岁月忽已迈,江湖一以深。
手持一编书,中有太古音。
诵言消永夏,是非遗昨今。
江河赴东流,日月西驰速。
天运有乘除,人事工报复。
如何首阳薇,一去无后禄。
子云最和同,符命手自录。
婉婉舒我言,往往覆人国。
亦知重身图,谁家非骨肉。
伊余六尺躯,宁用千钟粟。
祸福止一时,安能辨直曲。
浩歌归去来,田中有茅屋。
青山夭矫如渴龙,堕地直走河流东。
岸崩谷应气犹怒,其下必有鼋鼍宫。
舟人估客尽回首,篙师舵手俱神工。
人言大险亦大胜,如此江山须画中。
宣尼南游鬼物出,伯禹东导神灵通。
天地何心世多故,刘项曹吕皆豪雄。
圣皇恃德不恃险,万里衽席歌同风。
我来其间正初夏,片帆遥映斜阳红。
风幡前麾影接岸,水槛下视波连空。
肩舆十里据高坐,始信静处观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