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中作》
《湘中作》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

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0)
注释
千重烟树:形容树木众多,烟雾弥漫的景象。
万重波:形容水势浩大,波涛滚滚。
因便:趁此机会。
吊汨罗:指凭吊屈原,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
楚地:指战国时期的楚国领土。
秦地乱:指秦国的战乱。
南人:南方的人。
北人:北方的人,这里指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北方人民。
迁鼎:象征国家迁都,这里指逃避战乱。
天道:自然的法则或上天的意志。
止戈:停止战争。
否去泰来:坏运过去,好运来临。
饭牛歌:古代农夫在喂牛时唱的歌,常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翻译
穿过重重烟雾缭绕的树林,越过波涛汹涌的水面,不妨去凭吊一下汨罗江。
楚国的人不知道秦国的动乱,南方的人空自惊讶北方人的增多。
忠臣之心未曾愿意让国家迁都,上天的意志应该是希望停止战争。
坏运过去,好运将来总会等到,寒冷的夜晚不要唱饭牛歌来寄托哀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隔绝的景象和心境,"千重烟树万重波"给人以深远莫测之感。"因便何妨吊汨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某些矛盾或冲突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以下几句"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反映出南北之间的隔阂和误解,暗含着对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诗人的"臣心未肯教迁鼎"表明了他对于忠诚与信仰的坚守,而"天道还应欲止戈"则是希望战争能够结束,天下太平。最后两句"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传达了一种等待和希望的心情,即便是在困顿中也期待着好转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隔阂以及和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元夕病中

家贫近市常喧啾,灯夕无灯冷于水。

罢参法喜深炷香,示疾维摩低隐几。

梅花相亲不余负,酒盏成疏竟谁使。

一生甘作痴冻蝇,百方莫趁追奔蚁。

颇闻捷奏箭飞书,想见升平花作市。

醉吹笙篴舞蛾眉,春入鼓鼙腾马耳。

落钗敖荡少年事,弹铗悲歌游侠子。

宁种松风眠隐居,自斸芝田餐角里。

掉头尘土谁枉尺,过眼纷华不盈咫。

吾生如月浪中翻,人情得蜜刀头舐。

内观各自普光明,顿悟中生大驩喜。

紞如三鼓雨声寒,睡思正浓姑舍是。

(0)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其五

三十已专城,斯亦未足贵。

潘舆归故乡,吾乐宁可既。

(0)

三次韵答惠兰亭纸翠毫笔

半生书痴虫蠹木,不管瓶无旧储粟。

青灯竹屋雪村寒,声鸣益悲梦难续。

晚菘早韭有书味,诗腹冰清鄙粱肉。

迩来毛颖会稽楮,乃欺余贫共羞缩。

夜深磨墨诉石平,五色荣光随下烛。

窗间错落惊暴富,每见儿曹辄相祝。

奇笺勿污寒具油,玩弄其毋当肴蔌。

觚棱古瓦亦欢喜,春浪生池含雪瀑。

霜毫世辈何多耶,向者心期一夔足。

吾生但识鼠须健,未省禽鱼堪汗牍。

重绨十袭不敢吮,谁作猗那颂于穆。

最怜长安骄騃儿,翠毫入手春山蹙。

平时作叶供媚妩,拔羽诗书岂吾恧。

何知梳洗晓鬟绿,解出文章排五鹿。

策勋翰墨玉床籍,未羡香车驾金犊。

如闻六宫今弋绨,钗梁不饰黄花菊。

细钿高朵花为笔,创巧宁知谁缚束。

吁嗟文采信为累,莫拯多生羽毛秃。

(0)

感怀·其九

四壁空空长物无,松风之外复何须。

竹夫人爽夜当直,木上座臞新给扶。

老去云山空跌宕,秋来风月不支吾。

何人能败吟诗兴,自在成章不欠租。

(0)

道中连雨·其二

蚤晏逢人问,荒村店亦稀。

竹舆穿雨过,沙鸟带云飞。

野渡疑无树,春山尽有薇。

不缘诗是伴,谁与倚荆扉。

(0)

野步·其二

云埋莎径閒看竹,瀑煮松风旋作茶。

山骨未如诗骨瘦,涧声欲乱语声哗。

相逢杯有友名玉,所恨坐无人姓车。

到手新诗遣谁写,惊鸦栖壁落枯槎。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