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六》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其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何当从山火,束缊分寸烛。

(0)
翻译
两座山近在眼前,神奇的药草并非寻常树木。
深奥的玄芝生长在太元之地,黄色的精华为长谷所产。
仙境广阔如海,难道不能供我沐浴其中吗?
何时能借助山火,点燃细小的束薪作为烛光。
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灵药:指传说中的珍贵药材。
非:不是。
草木:普通的植物。
玄芝:神话中的仙草,象征长寿或神秘力量。
太元:道教概念,指宇宙的本源或初始状态。
黄精:一种传说中的滋补药材。
长谷:遥远或隐秘的山谷。
仙都: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仙境。
浩如海:形容非常广阔。
供一浴:供人沐浴或享受。
何当:何时能够。
山火:野外的自然火源。
束缊:捆扎成束的乱麻,此处指简陋的火炬。
分寸烛:微弱的烛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仙诗,通过对神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篇“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立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二座山峰就在眼前,而这里生长的不再是寻常草木,而是传说中的灵药。这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接下来的“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奇特景观。玄芝和黄精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具有长生不老功效的灵草,它们在诗人笔下生长于神秘的太元和长谷之中,更增添了一层超自然色彩。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则将仙境比喻为广阔无垠的大海,诗人表达了想要在这样的仙境中沐浴其中,彻底融入这片神奇之地的愿望。这里的“岂不”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渴望。

最后两句“何当从山火,束缊分寸烛”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火常被用来比喻仙人或道士炼丹制药的场景。诗人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参与到这种神秘的修炼过程中去,而“束缊分寸烛”则是对时间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用来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景象的描绘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的深切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晓角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0)

清平乐·其一

偎红敛翠,尽日思闲事。

髻滑凤皇钗欲坠,雨打梨花满地。

绣衣独倚阑干,玉容似怯春寒。

应待少年公子,鸳帏深处同欢。

(0)

表夏十首·其六

红丝散芳树,旋转光风急。

烟泛被笼香,露浓妆面湿。

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

忽厌夏景长,今春行已及。

(0)

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

闻君别爱弟,明天照夜寒。

秋雁拂檐影,晓琴当砌弹。

怅望天澹澹,因思路漫漫。

吟为别弟操,闻者为辛酸。

况我兄弟远,一身形影单。

江波浩无极,但见时岁阑。

(0)

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一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0)

送僧二首·其一

亲在平阳忆久归,洪河雨涨出关迟。

独过旧寺人稀识,一一杉松老别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