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沉湘不足慕,公无渡河兮公苦渡。
行搔短发提壶浆,玉白兰芳不相顾。
惊波不在黤黮间,颜色错漠生风烟。
其下无底旁无边,何用将身自弃捐。
屈平沉湘不足慕,公无渡河兮公苦渡。
行搔短发提壶浆,玉白兰芳不相顾。
惊波不在黤黮间,颜色错漠生风烟。
其下无底旁无边,何用将身自弃捐。
这首诗《公无渡河》是宋代诗人李龏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诗中以“屈平沉湘不足慕”开篇,借用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紧接着,“公无渡河兮公苦渡”,诗人似乎在劝诫某人不要轻率地做出危险的举动,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他人命运的无奈与哀叹。
“行搔短发提壶浆,玉白兰芳不相顾”,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行动前的焦虑与准备,以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一边为即将面临的困难准备着,一边却无法忽视内心深处的忧虑与不安。
“惊波不在黤黮间,颜色错漠生风烟”,这里的“惊波”象征着生活中的波折与挑战,而“黤黮间”则暗示了困境的深重与复杂。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展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其下无底旁无边,何用将身自弃捐”,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面对无尽的困境与挑战时,诗人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价值?是否应该轻易放弃?
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坚韧与希望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