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其六》
《秋怀·其六》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曾向潇湘遇水仙,倏来如月去如烟。

深林一笑闻山鬼,余处幽篁不见天。

(0)
翻译
曾经在潇湘之地遇见了水仙,她来时如明月,离去如轻烟。
在深深的森林中,听到山鬼的笑声,其他地方只有竹林,看不见天空。
注释
曾:曾经。
潇湘:古代地名,今湖南潇湘一带。
水仙:传说中的仙女或指美丽的女子。
倏:忽然。
如月:比喻女子的美丽明亮。
去如烟:形容女子离开时的轻盈和飘忽。
深林:茂密的森林。
一笑:一声笑。
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也指神秘的声音或自然之声。
幽篁:幽深的竹林。
不见天:看不见天空,形容竹林茂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莘的《秋怀》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深切情感与独特思想。诗中“曾向潇湘遇水仙”两句,运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常见意象——潇湘,即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之间的地方,而水仙则是传说中居住在水边或水里的仙灵。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或自诩。"遇"字表明这是一次偶然的遭遇,增添了一份意外和珍贵。

接着“倏来如月去如烟”则通过对比月亮与烟雾的形象,传达了水仙出现与消失的迅速无常。月亮代表着清澈、明净,而烟雾则是飘渺不定,这两者的比较强化了水仙境界难以把握和易逝的特性。

下片“深林一笑闻山鬼”中的“深林一笑”,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仿佛在深邃幽静的森林中,作者不仅遇到了自然的神秘力量,更可能是与某种超自然存在有所交流。"山鬼"则是一种传说中的山林精灵,它们通常被描绘为具有特殊能力的生物。在这里,“闻”字暗示了作者对这些隐秘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最后“余处幽篁不见天”进一步描写了深邃森林的环境,"幽篁"形容景色之幽深,如同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而“不见天”则强调了这种自然环境的封闭与隔绝,它既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也可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超自然力量的暗示,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情感深度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自归耕篆畦见村妇有摘茶车水卖鱼汲水行馌寄衣舂米种麦泣布卖菜者作十妇词·其六

闺中寄衣妇,夫婿在辽阳。

夜静剪刀响,天寒针线长。

自伤乖匹偶,不肯绣鸳鸯。

早愿王师息,我欢还故乡。

(0)

次韵和正仲种菜种麦二首·其一

剩欲栽蔬抵食鱼,蠹繁骨立谩长吁。

畦丁伛背挥丛彗,鸡母将雏啄浅芜。

菜字元修须雨长,菁名诸葛待霜腴。

闭门欲吃无忧饭,已戒应门早了租。

(0)

正仲入鄞叙怀送别二首·其一

遇事无心心自放,如今心事放尤难。

酒开愁绪汤浇雪,书润枯肠火养丹。

攲枕啼鸦分晓色,把杯归雁破春寒。

君来访我连朝雨,三日新晴理去鞍。

(0)

冬日山居好十首·其六

冬日山居好,农人告岁功。

明朝输井税,深夜动机舂。

木脱见山市,霜清闻涧钟。

倘无饥冻迫,何必羡侯封。

(0)

十六夜月蚀既

虾蟆新食月,金饼曲如钩。

天道终还旧,书生自隐忧。

星辰秋后烂,河汉夜深流。

我欲骑鹏背,乘风阅九州。

(0)

移苇

洗箨移来栗玉乾,翠禽相顾自依然。

从今风雨西窗外,更忆吴江泊钓船。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