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久雨·其一》
《久雨·其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诗肩不柰晓风酸,后土何时得暂乾。

石鼎饭馀茶乳细,竹炉经罢柏烟残。

龙游未歇千山暗,豹隐方深一坞寒。

白发飘零江海上,朔云收恨赴长安。

(0)
翻译
肩膀承受不住清晨的寒风刺骨,大地何时才能暂时摆脱潮湿。
石制的锅里米饭煮熟,剩下的茶水如乳汁般细腻;竹制的火炉烧完,只留下柏木燃烧过的淡淡余烟。
如同龙在山中游走,身影还未消失,周围的群山就变得昏暗;豹子隐藏在深深的山坞,那里更显得寒冷。
满头白发在江海间飘荡,北方的乌云仿佛收起哀愁,向着长安城方向飞去。
注释
肩:肩膀。
晓风:清晨的寒风。
后土:大地。
石鼎:石制的锅。
茶乳:形容茶水细腻如乳汁。
竹炉:竹制的火炉。
龙游:比喻人的行动或思绪如龙在山中游走。
豹隐:豹子藏匿,比喻人隐居不出。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朔云:北方的乌云。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代指朝廷或京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的春雨给人带来的哀愁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虑和对干爽天气的渴望。

“肩不柰晓风酸”,用“肩”比喻诗人的情感负担,不断的春雨让人感到沉重而又无力改变。“后土何时得暂乾”,则是对晴朗天气的向往,希望大地能够快点干燥。

接下来的两句,“石鼎饭馀茶乳细,竹炉经罢柏烟残”,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连绵春雨中的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石鼎”、“竹炉”都是古代取暖和煮食的器具,表达了一种简约而宁静的生活氛围。

“龙游未歇千山暗”,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龙在此指云雨连绵,千山被笼罩在阴霾中,无法窥见真貌。“豹隐方深一坞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似乎连野兽也选择了深藏不露,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冷清和寂静之中。

最后两句,“白发飘零江海上,朔云收恨赴长安”,则是诗人内心的深刻表达。白发飘零,象征着时光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而“朔云收恨赴长安”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渺茫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在久雨中的哀愁与无奈,以及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不可知的忧虑。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次韵公实兄途中

断云横碧暗平野,落照曳红明远村。

回首半天云破处,一眉新月报黄昏。

(0)

数日来顿疏酬唱若无牵率宁度郁蒸辄贡狂吟用惊昼寝

日照清空火欲燃,须将酬唱强相牵。

若无啸月吟风侣,争度流金铄石天。

帘卷小亭终少到,簟铺深室亦难眠。

如何偷得清凉乐,除却冥心学坐禅。

(0)

群玉五咏·其四梅坞

嘉木开繁阴,叠障围空翠。

蟠根得疏梅,凛凛有高致。

馀芳敢追扳,薰莸不同器。

相期忘机友,共结栖真计。

清姿固可人,所乐在臭味。

(0)

绿竹阁

草木尽改色,孤标绿正繁。

曳云扶劲节,攲石护盘根。

静者宜投迹,高人时避喧。

岁寒松柏共,何必在梁园。

(0)

待月久不至须臾云破星露溪光发众宾欢呼席上次德甫韵

待月新亭兴已慵,眼花空乱烛花红。

溪山路隔烟尘外,觞咏身疑梦寐中。

却暑已烦瞋恚雨,扫云须赖吉祥风。

水光已报冰轮信,一笑能令万斛空。

(0)

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

逼人尘事等牛毛,袖手端须着眼高。

策蹇倦追千里马,荷锄安用百金刀。

病来避酒连三月,春半寻山等一遭。

不见鞭鸾两仙吏,秪应上界亦分曹。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