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斋宿一回思,今日多惭是昔时。
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
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
傥得微诚通帝鉴,早施恩澍沐甘滋。
又逢斋宿一回思,今日多惭是昔时。
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
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
傥得微诚通帝鉴,早施恩澍沐甘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以及对天时、政事与民众福祉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去岁”与“今日”、“春膏”与“雨泽”、“绸缪预计”与“政所宜”进行对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与政治治理的洞察。
首联“又逢斋宿一回思,今日多惭是昔时”,诗人回顾过去,感慨于今日的自己与往昔相比,感到羞愧和反思。这种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成长的变化。
颔联“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通过“春膏”与“雨泽”的比喻,表达了对去年雨水充沛、万物生长的怀念,同时对今年未能及时降雨表示遗憾。这里不仅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隐含了对时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
颈联“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诗人提到在粮食丰盈之前就做好准备,以及在政策制定时的审慎考虑。这显示出他对社会经济与政治决策的重视,强调了前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尾联“傥得微诚通帝鉴,早施恩澍沐甘滋”,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真诚能被上天理解,从而早日施行恩泽,让百姓得到滋润。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实现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个人成长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郁萧空殿倚云霓,玉气珠辉冠紫微。
暂到帝城朝斗会,却思岩窦负琴归。
日奔内景乾坤静,泉漱清音杞菊肥。
却到水乡深邃住,晴岚掩映簇春晖。
拜命辞台席,扶亲道更光。
风流在东阁,优逸是南阳。
治箧排宸翰,行衣带御香。
裤襦编户暖,扇枕板舆凉。
铃阁留僧饭,书斋著道装。
遗踪寻耿邓,善政法龚黄。
潭净秋收菊,郊平晓坐棠。
未应淹郡国,即是复岩廊。
一息同鹏鸟,重来浴凤皇。
贰卿三十八,羞杀老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