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鸣石鼓,圣水接茶溪。
涧曲众流集,云间一杵低。
风泉閒清听,邻火隔幽栖。
我本忘机者,寻幽一杖携。
空山鸣石鼓,圣水接茶溪。
涧曲众流集,云间一杵低。
风泉閒清听,邻火隔幽栖。
我本忘机者,寻幽一杖携。
这首诗描绘了石鼓山下的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声响与景象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句“空山鸣石鼓”,开篇即以“空山”二字点明环境的静谧与空灵,随后“鸣石鼓”则以动衬静,通过石鼓的响声打破山间的寂静,引人入胜。接着,“圣水接茶溪”一句,不仅描绘了水流的清澈与连贯,更赋予了水以某种神圣的意味,仿佛是连接着某种精神的源泉。
“涧曲众流集,云间一杵低”进一步展现了山间水流汇聚的壮观景象,以及云雾缭绕中的水碓,仿佛是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的象征。这里,“一杵低”既是对水碓动作的描绘,也暗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风泉閒清听,邻火隔幽栖”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静谧的听觉体验之中,风与泉水的和谐共鸣,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而“邻火隔幽栖”则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我本忘机者,寻幽一杖携”表达了诗人作为“忘机者”的身份,即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平静的人,他携杖寻幽,正是为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一尊相对叹枯老,出囚人逢他乡道。
但令脱梏即华津,宁论官高与官小。
剡溪藤纸百匹长,渴骥惊蛇惟一扫。
霜根忽地破东风,千山万岭生青草。
閒水閒山处处行,刻尽云烟与花鸟。
娃宫胥庙武丘山,别后新函寄多少。
结发治诗书,交情沥肺肝。
十年事熊胆,何止千馀丸。
文字挟飞霜,千顷跃波澜。
白发秃似冢,青云路转艰。
举网珊瑚易,投珠明月难。
闲情寄鱼鸟,小筑避暄寒。
过雨常移竹,当窗学种兰。
兴来摹柳字,愁至裂囚冠。
蹶足怜骐骥,冲天羡凤鸾。
愿借扶摇力,为君送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