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经纶未奏功,年年从事狡儿童。
归来且喜书囊在,豹略龙韬尽梦中。
半百经纶未奏功,年年从事狡儿童。
归来且喜书囊在,豹略龙韬尽梦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经半生,却未见功名成就的士人形象。他年复一年地教导顽童,生活似乎并未给予他期待中的回报。然而,当他归来时,内心却有一份欣慰——他的书囊还在,那些关于豹略与龙韬的知识,都已化为梦境,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满足感。士人虽然未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抱负,但他在知识与学问的追求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书囊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而“豹略龙韬”则代表了深邃的战略思想与谋略,即使未能在现实中施展,但在梦境中得以实现,也足以慰藉其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展现了士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境变迁,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执着追求。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困境与希望。
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涛中断。
还记得、寄奴西伐,彭城高宴。
饮至淩歊看马射,秋风落木堪传箭。
叹黄花、依旧故宫非,江山换。独酌罢,微吟倦。
斜照下,东篱畔。念柴桑居士,高风谁见。
佳节又逢重九日,明年此会知谁健。
论人生、富贵本浮云,非吾愿。
绿草郊原,此少俊、风流如画。
尽行乐、溪山佳处,舞亭歌榭。
石子冈头闻奏伎,瓦宫阁外看盘马。
问后生、领袖复谁人,如卿者。鸡笼馆,青溪社。
西园饮,东堂射。促松枝麈尾,做些声价。
赌墅好寻王武子,论书不减萧思话。
听清潭、亹亹逼人来,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