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幢舍利塔》
《海幢舍利塔》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佛在众生中,如日处霾翳。

霾翳非可入,日光彻空际。

佛身如虚空,佛心如光霁。

光极与空入,空光交相蔽。

结成幻摩尼,五色非坚脆。

我识如来心,随顺示真谛。

假名为舍利,金石不能甈。

现在与当来,百福之所逮。

群动匪无心,遇境生幽滞。

寂感总随缘,形神不相俪。

佛以主摄宾,金刚见精慧。

我汝但回光,弹指消阴曀。

如日之在天,百物无疵疠。

此以论性功,岂为形骸励。

我昔在金轮,蒙光涤夙瞖。

栖贤发神异,今复流法系。

慧日照岭南,丹霞若先契。

次第及海幢,贻尔大厥裔。

隆隆薄青霄,百道金光丽。

万世福人天,皇风永勿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性的深邃与广大,以及佛与众生之间的关系。诗人以日光穿透霾翳比喻佛性照耀众生,使人心灵得以净化。佛身如虚空,佛心如晴空,象征着佛性的无限与纯净。佛以智慧摄取众生,如同金刚般坚定而敏锐。

诗中提到“我识如来心”,表达出对佛性的深刻理解与认同,认为通过顺应佛的教诲,可以揭示真理的真谛。佛所显现的舍利,象征着智慧与真理,即使是最坚硬的物质也无法摧毁。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佛的教诲都能带来百福,帮助众生解脱苦难。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佛性与众生心灵的关系,指出所有生命都有其内在的心灵,遇到外在环境时会产生种种困扰。佛性通过感应与缘起作用,引导众生超越形体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佛以主摄宾”形象地描绘了佛作为智慧与慈悲的中心,引领众生走向觉醒的道路。诗人鼓励人们回光返照,通过短暂的冥想就能消除内心的阴霾。佛性如同太阳普照万物,使一切生命免受瑕疵与痛苦。

最后,诗人回忆自己在金轮国(可能是指佛教圣地)的经历,受到佛光的洗礼,心灵得到净化。他希望将佛法传承下去,如同丹霞般永恒不变。通过依次传法给海幢寺,诗人将佛法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领域,为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性的赞美与对佛法传承的热忱,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诗人传达了佛性与众生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通过修行实现心灵解脱的路径。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咏唐史.尹思正

执笔威踰知一杖,忤权活得月将身。

位终八座非为幸,埋戟相符岂不神。

(0)

得董都官书因为寄四首·其二

七年恬寞坐江濒,今日登途气象春。

请剧书成为泽大,马蹄无惜入红尘。

(0)

净名院·其二

净名庵畔水帘谷,万仞苍崖漱寒玉。

布衣如帘窣地垂,更有莺声如度曲。

(0)

地水火风,强名四大。迷荡真源,种种憎爱。

咄哉憨痴,会即便会。云散月明,朗同沙界。

(0)

句·其七

笋供四宇庖相继,酒酿多年饮易醺。

(0)

凉轩

伟哉言偃室,室外构凉轩。

到觉一襟爽,坐祛三伏暄。

植筠怜节操,引水爱潺湲。

公暇无馀事,逍遥此释烦。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