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惊雷后,高斋灌木傍。
山城依节物,秋思改衣裳。
河鹊惊檐坠,蛛丝胃雨长。
疏灯照双电,牛斗夜苍苍。
残暑惊雷后,高斋灌木傍。
山城依节物,秋思改衣裳。
河鹊惊檐坠,蛛丝胃雨长。
疏灯照双电,牛斗夜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雷雨过后,暑气消散,秋意渐浓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联“残暑惊雷后,高斋灌木傍”,开篇即点出主题,雷雨过后,暑气消退,空气清新。高斋旁的灌木在雨后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暗示着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更替的循环。
颔联“山城依节物,秋思改衣裳”,进一步深化了季节变换的主题。山城随着节令的变化而调整着人们的衣着,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里的“秋思”不仅指季节的转换,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秋天特有的情感体验。
颈联“河鹊惊檐坠,蛛丝胃雨长”,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如河畔的鹊鸟因雨声而惊飞,蜘蛛网在雨后变得湿润,形象地展示了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观。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尾联“疏灯照双电,牛斗夜苍苍”,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图景。远处的灯光映照着双电(可能是指远处的两座山峰或双星),夜空中的牛郎织女星显得格外明亮。这一联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宁静氛围,还蕴含了对宇宙星辰的仰望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