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可行十颂.扫地》
《十可行十颂.扫地》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田地生尘便扫除,房廊萧洒共安居。

装香扫地无馀事,默耀韬光示智珠。

(0)
鉴赏

这首诗《十可行十颂·扫地》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日常行为与内心境界。

首句“田地生尘便扫除”,以“田地”比喻心灵,形象地说明了在修行过程中,面对内心的杂念和烦恼,应当及时清除,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整理,更是对心灵世界的清扫。

次句“房廊萧洒共安居”,描述了修行者在清净的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情景,强调了和谐与自由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房廊”象征着修行的场所,而“萧洒”则体现了修行者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装香扫地无馀事”,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日常活动。装香扫地不仅是一种外在的仪式,更代表了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对生活的细致照料。这句话暗示了修行者通过这些看似平凡的行动,达到了心灵的升华。

最后一句“默耀韬光示智珠”,以“默耀”形容修行者的智慧之光,虽不张扬却能照亮他人;“韬光”则是指隐藏自己的光芒,不炫耀,不自夸。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内省和实践,逐渐领悟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同时以谦逊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体现了佛教中“大智若愚”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修行的场景,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净化心灵、追求智慧、和谐共处以及谦逊待人的修行理念,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邃内涵。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出塞二首·其二

汉家开疆土,穷兵逐天骄。

后有窦车骑,前有霍嫖姚。

明时重文教,边功谁敢邀。

迩来逐小丑,已觉战士凋。

(0)

生日

年往望空除,时来循虚至。

明两无留晷,吹万有逸气。

我行淹一周,兹辰适再值。

束发岁更七,算齿纪将二。

少怀沧洲心,壮损青霞志。

淮禽终异化,魏瓠始同弃。

五游存予欢,三费亡吾忌。

达生庶不疚,乘流随所寄。

(0)

上巳日作时落第客京师

三月三日东风恶,满城桃李都摇落。

乍随飘扬入重云,还自低回委深壑。

长安道上东复西,曲江池边路转迷。

飞空不解作红雨,著土岂得为香泥。

风声如雷尘如墨,行道之人长太息。

春光犹有三之一,千树万树无颜色。

花开花落会有时,抵死不分狂风吹。

但愿周流御沟水,宁辞远别上林枝。

溟濛澒洞满天地,仓皇未识东君意。

不遣红英点翠苔,玉阶那得留余媚。

君不见昨日花开枝叶青,折来插之双玉瓶。

画堂不省红尘到,袅袅花气芬中庭。

又不见楼头小妇深闭门,晨起竟日寂无言。

卷帘欲放飞花入,扑面惊沙总断魂。

(0)

除夕袁令君斋中

衙斋寂寂五辛盘,老树空庭雪片寒。

岁月速如将去客,风烟淡比乍辞官。

投林羽幸离樊苦,纵壑鳞今乐网宽。

红烛也随人惜别,当筵流泪不曾干。

(0)

艳曲

碧树映红楼,佳人是莫愁。

竹枝看引凤,花色笑牵牛。

舞罢月初落,歌残云欲流。

何妨十日酒,醉杀秣陵秋。

(0)

感怀

割生献馘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

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