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毂曾闻国士风,请缨何必羡终童。
六韬肯负登坛志,百战还收靖海功。
幕府论兵推上将,金戈回日扫群雄。
春随马足临江浒,千树榴花十月红。
推毂曾闻国士风,请缨何必羡终童。
六韬肯负登坛志,百战还收靖海功。
幕府论兵推上将,金戈回日扫群雄。
春随马足临江浒,千树榴花十月红。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将军的卓越才能与英勇事迹。首联“推毂曾闻国士风,请缨何必羡终童”,以“国士”赞誉将军的非凡气度,以“请缨”表达其主动请战的决心,不羡慕年少成名的终童,展现其志向高远。颔联“六韬肯负登坛志,百战还收靖海功”,通过引用《六韬》这一古代兵书,强调将军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经验,百战百胜,收复海疆,功勋卓著。颈联“幕府论兵推上将,金戈回日扫群雄”,描绘将军在军中智谋超群,指挥若定,如同金戈所向,群敌皆被扫荡,形象生动。尾联“春随马足临江浒,千树榴花十月红”,以自然景象衬托将军的英姿,春天随着马蹄声来到江边,千树榴花在十月盛开,色彩鲜艳,寓意将军的功绩如同这绚烂的花朵,永载史册。整首诗通过对将军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深切愿望。
谭笑在岩廊,人人尽所长。
仪形见山立,文字动星光。
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
伫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顷年曾住此中来,今日重游事可哀。
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綵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髣髴。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