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城秋节暮,候馆客愁新。
京国驰情久,家山入梦频。
塞鸿愁月夜,篱菊惨霜晨。
借问归何日,浮名绊此身。
汴城秋节暮,候馆客愁新。
京国驰情久,家山入梦频。
塞鸿愁月夜,篱菊惨霜晨。
借问归何日,浮名绊此身。
这首明代诗人于谦的《秋暮汴中述怀》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诗人身处汴京城中的孤寂心情。首句“汴城秋节暮”点明了季节和时间,渲染出浓厚的秋意和节日的寂寥。"候馆客愁新"则以客居旅馆的游子身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新添的旅愁。
接下来的“京国驰情久”表达了诗人对京都的深深眷恋,但长久的滞留使得这份情感更加浓烈。“家山入梦频”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夜晚梦境中常常出现故乡的景象,凸显思乡之情的深切。
“塞鸿愁月夜,篱菊惨霜晨”通过描绘塞外鸿雁在月夜中哀鸣和篱边菊花在霜晨中凋零的景象,寓言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与无奈,以及对故乡凄凉景象的想象。
最后两句“借问归何日,浮名绊此身”直抒胸臆,诗人质问自己何时才能摆脱浮华的名声,回归久违的家园,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现实羁绊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积雨侵阶,同云蔽野,墙外屐声来往。
倚绳床经案,朝又暮、时霎龛灯都上。
文园情绪减,才触拨、禅关又放。
人间天界,刹那轮转,肠回无像。惘惘。
记三五年时,秋月春花同赏。
绿酒红灯,银鞍绣毂,尽劳追想。
无奈存没聚散,苦乐殊今曩。
惟何恩何怨,尚隔莲邦肸蚃。
蔽日迎风,早暮阴晴,天然羽幢。
每朝霞初起,浓阴似盖,书帷月上,共卷昏黄。
澹漾帘波,低围步障,又似屏风六角张。
翩翻影瞥,秋千飞下,翠襼红裳。回廊立尽斜阳。
到今岁花时欲断肠。
叹朝朝暮暮,凄凄切切,空言蠲忿,忧反难忘。
花落花开,优昙一现,慧业灵根总渺茫。
人间世,真电光石火,难遣彭殇。
凉阶过雨,看翠影亭亭,扶檐双树。
招隐淮南,解识将人留住。玉溪吟到无题处。
尽低徊月中香露。谁将绿蜡,剪成纤叶,枝枝分布。
已经过十年辛苦。记夏灌寒泉,春培酥土。
矜贵天香,屡把花期耽误。
前身金粟如来付,问何曾色相轻睹。
无花也好,免教吴质,偷磨仙斧。
莫笑行云无觅处。梦隔海东苍雾。
秋罗细展,堆鬓春博住。美人魂,英雄胆,向天诉。
冉冉冲涛起,迷涧树。湿翠一程程,送归路。
醉俯嵩高,万里中原暮。看九州烟,如龙虎。
试招飞鹤,碧霄迥,流霞翥。
平夕阳收,轻雷动,便为雨。舒卷不随风,盈大宇。
出岫亦閒情,自今古。
坠欢依约,佳期迢递,今古别离无数。
自从银水浅蓬莱,却赢得年年两度。
鹊桥低亚,鸾軿徐动,指点鬟风鬓雾。
只愁羲驭太无凭,便有约也将人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