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危亭旧路榛,自公呼吸变兰荪。
更怜数奉亲舆到,分惠芳斋碧瓦墩。
百尺危亭旧路榛,自公呼吸变兰荪。
更怜数奉亲舆到,分惠芳斋碧瓦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谢惠瓦墩》。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赠送瓦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瓦墩质地的赞美。通过“百尺危亭旧路榛”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处,回顾过往岁月的沧桑,路旁的榛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然而,“自公呼吸变兰荪”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仿佛友人的气息能将周围的环境变得如同兰花般清新高雅,寓意着友情的力量能够改变周围的世界。
接着,“更怜数奉亲舆到,分惠芳斋碧瓦墩”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瓦墩的感激与珍惜。这里的“亲舆”可能是指友人亲自带来的礼物,而“芳斋”则是指布置得充满香气与雅致的小屋,暗示瓦墩被妥善安置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与文化氛围的地方。通过“分惠”一词,诗人强调了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情感的传递,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与珍贵,以及收到礼物时内心的感动与喜悦。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与生活情趣。
妾在钱塘小江曲,门前岁岁春波绿。
绿波涵影晓汪汪,素练平铺光一幅。
垂杨十里锁轻阴,芙蓉半渚瀁清馥。
翠云贴水风飕飕,白蘋红蓼催早秋。
大姑小姑惜芳游,朝朝拟棹江中流。
荷盖斜张低覆舟,见花颦眉愁复愁。
移舟西来泊花底,藕花染红蘋叶紫。
拾蘋犹恨蘋无根,采莲却喜莲多子。
妾身不为浮蘋生,宁作莲花守红死。
银壶绿酒沾春宴,环佩朝回奉天殿。
平生不作儿女悲,独向高彬泪如霰。
高彬昔年桑梓雄,好贤乃有古人风。
东林诗社静来结,北海酒樽长不空。
朅来弓剑已萧索,短发如丝犹好客。
塞上葡萄火齐红,宣州梨子鹅儿白。
沉绵不独重相知,文采今还胜昔时。
小楼焚香每读《易》,净几把笔常题诗。
今晨我作平原别,高彬不意情欲绝。
芙蓉香冷不堪赠,杨柳枝黄未宜折。
龙湾江口石城头,一幅蒲帆万里秋。
暮云红树傥相忆,应有音书慰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