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成片,暑将收、熠耀树间光小。
屋角斜阳,早西风吹到。帘栊静悄。
香乍送、玉簪开了。几处菌衣,一庭急雨,炎蒸如扫。
流年暗中又耗。
看桃笙欲滑,纱幔轻揭,秋入雕栏,更榴残荷老。
鸳鸯睡好。怕听得、晓鸡频报。
枕畔凉侵,阶前露重,檐啼娇鸟。
湿云成片,暑将收、熠耀树间光小。
屋角斜阳,早西风吹到。帘栊静悄。
香乍送、玉簪开了。几处菌衣,一庭急雨,炎蒸如扫。
流年暗中又耗。
看桃笙欲滑,纱幔轻揭,秋入雕栏,更榴残荷老。
鸳鸯睡好。怕听得、晓鸡频报。
枕畔凉侵,阶前露重,檐啼娇鸟。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湿云消散后夏日余温与初秋交接的微妙时刻。"湿云成片,暑将收",形象地写出天气由热转凉的过渡,"熠耀树间光小"则描绘了阳光透过稀疏树叶的光影变化。"屋角斜阳,早西风吹到",暗示着一天即将过去,微风带来了秋意。
"帘栊静悄。香乍送、玉簪开了",室内环境宁静,香气四溢,仿佛连花朵也感受到了季节的转换。"几处菌衣,一庭急雨,炎蒸如扫",通过描写雨后的清新,进一步渲染了秋意渐浓的氛围。
"流年暗中又耗",诗人感慨时光匆匆,"看桃笙欲滑,纱幔轻揭",暗示着秋夜的到来和生活的悄然变化。"秋入雕栏,更榴残荷老",描绘了庭院景色的凋零,展现了季节更替的无情。
"鸳鸯睡好。怕听得、晓鸡频报",夜晚的宁静被报晓的鸡鸣打破,带来新的一天。"枕畔凉侵,阶前露重,檐啼娇鸟",最后以户外的凉意和鸟鸣收尾,给人留下秋日清晨的清新与寂寥之感。
整体来看,梁清标的《辘轳金井(其二)立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出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