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山束纡江,寸土无平田。
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扶犁荦确间,并驱从两犍。
两犍力不齐,手胼后者鞭。
日暮鞭更急,轭促肩领穿。
归来茅屋下,抚牛涕泗涟。
一饱弗易得,柰此官租钱。
秃山束纡江,寸土无平田。
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
扶犁荦确间,并驱从两犍。
两犍力不齐,手胼后者鞭。
日暮鞭更急,轭促肩领穿。
归来茅屋下,抚牛涕泗涟。
一饱弗易得,柰此官租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劳作的艰辛画面。首句"秃山束纡江",以秃山环绕弯曲的江流,展现了地貌的贫瘠。接着,"寸土无平田"进一步强调土地的不肥沃,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
"麦登粟事起,竟岁相周旋",描述了农事繁忙,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收割谷物的情景。"扶犁荦确间",写出了农夫在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辛苦耕作,"并驱从两犍"则展示了牛群共同拉犁的场景。然而,"两犍力不齐"揭示了人力与畜力之间的不协调,"手胼后者鞭"则刻画出后者的辛劳和无奈,需要不断鞭策。
"日暮鞭更急,轭促肩领穿",傍晚时分,鞭声催促,牛轭紧勒,农民的肩颈都因劳累而受伤。最后,"归来茅屋下,抚牛涕泗涟",描绘了农夫疲惫不堪,回到简陋的茅屋,面对辛苦劳作换来的微薄收成,不禁泪流满面,感叹"一饱弗易得,奈此官租钱",表达了对沉重赋税的无奈和生活的困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民在艰苦环境中为生活和官府赋税而辛勤劳作的境况,富有同情心和现实主义色彩。
胜境东西白,高僧一二禅。
只知行道处,不记住山年。
涧月中分照,林花各自妍。
披云寻旧址,犹在绛峰边。
林雨幽深止秀奇,中间宁有大颠师。
漫劳雪客乘舟去,却是云僧采药时。
归兴忽同分岭水,馀怀谁共一枰棋。
故应重作春游约,已觉东风傍柳枝。
珍果繁西园,登盘得朱李。
白雪凋春花,缥丸结夏子。
肉理浆包寒,肤衣粉凝紫。
细碎轻菱芡,甘软异瓜柿。
不须论投报,聊复冰寒水。
伯阳指仙宗,房陵诧遗美。
钻核乃独善,王氏亦已鄙。
味苦吾所幸,道旁岂云耻。
君看齐物人,无用乃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