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过邺城。后渠亭上漫题名。
万竿修竹绕檐楹。
一字不曾通政府,十年始得见先生。
玉堂相对有余情。
记得当时过邺城。后渠亭上漫题名。
万竿修竹绕檐楹。
一字不曾通政府,十年始得见先生。
玉堂相对有余情。
这首明代夏言的《浣溪沙·暮入詹事府访崔后渠学士二阕(其三)》描绘了诗人回忆在邺城时的经历。"记得当时过邺城"一句,诗人以回忆起昔日路过邺城为引子,唤起对往昔的怀念。"后渠亭上漫题名"则暗示了他在后渠亭的随意题字,流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万竿修竹绕檐楹"通过描绘修长的竹子环绕屋檐和厅柱,营造出清幽雅致的环境,可能象征着崔后渠学士的高洁品格或学府的书香气息。接下来的"一字不曾通政府,十年始得见先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崔学士的敬仰,他虽然仕途坎坷,但终于有机会见到这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历时十年。
最后的"玉堂相对有余情",玉堂通常指朝廷的官署,此处暗指与崔学士在官署中交谈,充满了深厚的友情和敬意。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崔学士的钦佩和他们之间难得的交往时刻。
人生天地间,同一幻泡影。
偶然相值过,便有人与境。
那知两皆漫,直寄弹指顷。
古来贤达士,物我均土梗。
程侯东南俊,少日忠义秉。
周旋正色地,四海惮严冷。
立朝二十年,愤世欲生瘿。
班虽近日月,志则在箕颍。
中年拂衣归,绝意向钟鼎。
泽幽成小筑,胜会已独领。
清寒挹湍濑,秀色揽诸岭。
聊将不羁身,对此无阏景。
回首浯溪老,便觉加数等。
从渠春风颠,那得到古井。
高词出胸臆,妙处如灌顶。
读罢眷樊笼,悠然发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