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先生,门恰对、峰回涧曲。
且小隐、渔庄蟹舍,长廊矮屋。
雨过拍茶香作雪,日高煨芋酥于玉。
向红尘、不到处逍遥,襟衫绿。林滟滟,烘枫菊。
涛瑟瑟,锵梧竹。问貂蝉蓑笠,谁荣谁辱。
豆架瓜棚三径在,黄鸡白酒千场足。
便水田、今岁不曾收,来年熟。
北郭先生,门恰对、峰回涧曲。
且小隐、渔庄蟹舍,长廊矮屋。
雨过拍茶香作雪,日高煨芋酥于玉。
向红尘、不到处逍遥,襟衫绿。林滟滟,烘枫菊。
涛瑟瑟,锵梧竹。问貂蝉蓑笠,谁荣谁辱。
豆架瓜棚三径在,黄鸡白酒千场足。
便水田、今岁不曾收,来年熟。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词中以“北郭先生”自喻,居住在山峰环绕、溪流曲折的幽静之地,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
词人以“渔庄蟹舍”、“长廊矮屋”描绘了隐居之所的朴素景象,通过“雨过拍茶香作雪,日高煨芋酥于玉”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宁静,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雅致。接着,“向红尘、不到处逍遥,襟衫绿”一句,表达了隐士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以及在自然怀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词的下半阙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周围的自然景观:“林滟滟,烘枫菊;涛瑟瑟,锵梧竹”,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山林之美,枫叶如火,菊花盛开,涛声阵阵,梧竹相映,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通过“问貂蝉蓑笠,谁荣谁辱”这一问句,词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荣耀不在于外在的显赫,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亲近。
最后,“豆架瓜棚三径在,黄鸡白酒千场足”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简单与满足,豆架瓜棚是田园生活的象征,黄鸡白酒则是生活中的小确幸。词人以“便水田、今岁不曾收,来年熟”结尾,既是对自然循环的赞美,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