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
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
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
歌呼杂沓灯火明,黄昏风死浪亦平。
劳苦舟师剩沽酒,安稳明朝到池口。
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
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
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
歌呼杂沓灯火明,黄昏风死浪亦平。
劳苦舟师剩沽酒,安稳明朝到池口。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六月间汹涌澎湃的景象,江面波涛翻滚,浪花四溅,如同吹散的花朵。船只在雁翅浦处发出摇橹声,驶向长风沙滩,显示出行船者的艰辛与期待。诗人提及长风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三巴的道路,船只高低错落,与远处的烟树交织,形成一幅壮观的水上画面。
南来北往的船只各自航行千里,小市中的人们生活凄凉,只能相互依靠。夜晚,歌声和灯火交相辉映,随着黄昏的到来,风浪渐息,水面变得平静。船夫们借此机会买酒慰劳自己,期待着明日平安抵达池口。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江上生活的艰辛与希望,以及人们对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