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儿搆难陷两京,乘舆西幸九庙惊。
河东二十四列郡,曾无一人如杲卿。
汾阳淮南信英杰,义旗指挥僭伪平。
东宫即位在灵武,乾坤再造海宇清。
二圣重欢意方洽,两宫流言吁忍听。
元子文章严且简,太师笔势纵复横。
我时泊舟断崖下,寻读石刻半灭明。
摩挲不尽千古意,东风吹雨天冥冥。
禄儿搆难陷两京,乘舆西幸九庙惊。
河东二十四列郡,曾无一人如杲卿。
汾阳淮南信英杰,义旗指挥僭伪平。
东宫即位在灵武,乾坤再造海宇清。
二圣重欢意方洽,两宫流言吁忍听。
元子文章严且简,太师笔势纵复横。
我时泊舟断崖下,寻读石刻半灭明。
摩挲不尽千古意,东风吹雨天冥冥。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名为《过浯溪读磨崖碑》。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古代英雄的敬仰。
首句“禄儿搆难陷两京”,开篇即点出历史背景,暗示了某个时期国家动荡,京城陷落的情景。接着“乘舆西幸九庙惊”描绘了皇帝仓皇逃亡的场景,九庙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根基,其被惊动预示着局势的严重性。
“河东二十四列郡,曾无一人如杲卿”表达了对杲卿(此处可能指代某位忠贞之士)的赞誉,强调在危难之际,河东地区竟然无人能像杲卿那样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尊严,体现了对忠诚与勇气的呼唤。
“汾阳淮南信英杰,义旗指挥僭伪平”赞扬了汾阳和淮南等地的英雄们,他们以正义之旗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秩序,彰显了英雄主义精神。
“东宫即位在灵武,乾坤再造海宇清”描述了新君在灵武登基,标志着新的开始,国家重新焕发生机,四海之内一片清明。
“二圣重欢意方洽,两宫流言吁忍听”表达了对新君与前朝遗老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流言蜚语的无奈与忧虑。
“元子文章严且简,太师笔势纵复横”赞美了元子(可能指太子)的文章严谨而简洁,太师的书法则气势磅礴,各具特色。
“我时泊舟断崖下,寻读石刻半灭明”叙述了诗人自己在断崖下阅读石刻的情景,虽然石刻部分已模糊不清,但诗人的思绪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摩挲不尽千古意,东风吹雨天冥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尽管石刻上的文字难以完全辨认,但其中蕴含的千年之意却深深触动了他,仿佛在风雨交加的天空下,诗人的心境与历史的沉思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人物及国家兴衰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待。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乱曰: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
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
星冠月帔横,尽云居山水。
馀问神仙术,云道若为比。
谓言灵无上,妙药心神秘。
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
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
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