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见素尚书得谢之韵二首·其二》
《和见素尚书得谢之韵二首·其二》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云补衣裳竹补亭,亭中高卧一人醒。

匣涵温室金泥紫,饭煮仙家玉糁青。

自信逆鳞无忌讳,亦缘磨蝎有神灵。

何当万仞浯溪石,鲁国颜公与刻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首句“云补衣裳竹补亭”,以自然界的元素巧妙地比喻了高士的简朴生活,云和竹分别象征着天衣无缝的自然与自然界的纯净,暗示了主人公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接着,“亭中高卧一人醒”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悠闲自在,他独自在竹亭中静卧,仿佛与世隔绝,却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这种状态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也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匣涵温室金泥紫,饭煮仙家玉糁青”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意象,将主人公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更加生动。温室中的金泥紫,不仅体现了物质生活的精致,更寓意着内心的富足与高雅;而仙家的玉糁青饭,则象征着主人公追求的精神境界,如同仙人般的生活,充满了神秘与超脱。

“自信逆鳞无忌讳,亦缘磨蝎有神灵”则表达了主人公的自信与豁达,他不畏世俗的偏见,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又相信命运的力量,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冥冥之中自有神灵的指引。

最后,“何当万仞浯溪石,鲁国颜公与刻铭”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历史与文化的向往,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被后人铭记,如同浯溪石上的铭文一样,成为永恒的记忆。这种愿望不仅体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反映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高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次韵閒居

纳纳乾坤付一杯,穷通赋分信悠哉。

冰霜气味甘餐柏,铁石心肠可赋梅。

自足一丘閒寄傲,怕荒三径早归来。

怀人几动山阴兴,夜雪扁舟兴尽回。

(0)

赠松崖道士

名山历遍气飘浮,面带风霜雪满头。

碧涧寒通丹井曙,青松影落石坛秋。

布袍洗药香犹湿,砂釜藏茶火自留。

笑问阆风何处是,追游还许借青牛。

(0)

秋怀二首·其一

茫茫禹迹事悠悠,怪雨盲风恣弄秋。

绊足鹰鹯霄汉志,随阳鸿雁稻粱谋。

木侵元气山偏瘦,渠壅寒沙水不流。

自笑野人藜苋腹,闲愁不觉白侵头。

(0)

避地客奕山

故国青山一眺中,峡溪独此最高峰。

百来亩地多桑柘,十数人家依竹松。

春水池塘看浴鹭,夕阳篱落听衙蜂。

日间无事钩帘坐,吟对梅花了一冬。

(0)

同汪总帅赋秦王马跑泉

劳苦远行饥渴煎,霜蹄轻跑涌寒泉。

如今又照骅骝影,不似当初出战年。

(0)

怀李海一尚书

记得去年寒食后,君从北上我西游。

山川总入英豪气,风雨不堪离别愁。

归马有知元识路,来鸿无信动经秋。

燕台又拟相逢日,共说长安古帝州。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