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丝孔里几由旬,十七芳华只幻尘。
解道梅花如静女,疏香阁畔认前身。
藕丝孔里几由旬,十七芳华只幻尘。
解道梅花如静女,疏香阁畔认前身。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自我形象的深刻反思与追寻。首句“藕丝孔里几由旬”,以藕丝孔的微小与深远象征着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暗示了她对自我认知的深入探索。次句“十七芳华只幻尘”,则表达了青春岁月的短暂与易逝,如同梦幻中的尘埃,既美丽又脆弱,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后两句“解道梅花如静女,疏香阁畔认前身”,运用了梅花这一意象,比喻女子如静谧之中的淑女,气质高雅,不染尘埃。在“疏香阁畔”这一场景中,女子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认识到了自己内在的本质,即那个纯净、独立的自我。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女子对自我身份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水满池塘叶满枝,曲廊危榭惬幽期。
风和海燕分泥处,日永吴蚕上簇时。
闲理阮咸寻旧谱,细倾白堕赋新诗。
从来夏浅胜春日,儿女纷纷岂得知。
老去时时病,春来日日阴。
文书有期会,山水负登临。
倦客风埃眼,孤臣狗马心。
馀寒欺短褐,莫惜酒杯深。
畴昔诗囊未破悭,琼瑰益自倍枵然。
才华甘落诸公后,诚实徒居野老前。
腊雪晚成春雪早,梅花静对雪花妍。
从今长作丰登瑞,廪庾家家赡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