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
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
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
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作品,名为《萤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颇具画意。
“水殿清风玉户开”,这里的“水殿”可能指的是临水而建的宫殿或亭台,以此来形象地描绘出一个既幽静又清新的环境。“清风玉户开”则是说在这样一个地方,窗户打开,清风徐徐流入,这里的“玉户”既可以理解为精美的门扉,也隐喻着宫廷的高贵。
“飞光千点去还来”,这一句通过对萤火虫飞舞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景象。“飞光”指的是萤火虫发出的光芒,“千点”则形容其数量之多,仿佛星辰散落一般。这里的“去还来”可能是指萤火虫在空中自由穿梭,其光芒时隐时现,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美感。
“无风无月长门夜”,这一句则转换了氛围,从清新的早晨或傍晚转到了静谧的夜晚。“无风”、“无月”共同营造出一个宁静且有些许寂寞的夜晚景象,通过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深夜的宁静与孤独。
“偏到阶前点绿苔”,最后一句中,“偏到”表达了一种不经意间的发现或注意。“阶前”指的是台阶或门前的地面,而“点绿苔”则是说在这个地方,细小的绿色苔藓生长,它们悄然无声却又那么鲜明地存在着。这一句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既静谧又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之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倦客心情,况遇著、秋院捣衣时节。
惆怅侧帽垂鞭,凝情伫寥泬。
三间寺、水窗斜闭,一声磬、林香暗结。
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绝。
询开士、杖锡何来,奈师亦、江东旧狂客。
惹起南朝零恨,与疏钟呜咽。
有多少、西窗閒话,对禅床、剪烛低说。
渐渐风弄莲衣,满湖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