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悽伤。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悽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孤独老人的关怀之情。诗中“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表达了诗人在边塞之地,对远方故土的无限感慨,通过“悲歌”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令人感到一种深沉的乡愁。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孤独老人的凄凉景象。他们或许是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等原因,而被迫离开故土的人,他们的身体虚弱,不得不互相搀扶,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也映射出诗人对这些孤独老人的深切同情。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则是诗人在听到这些老人诉说往昔之事、发泄不满的情绪时,他的关切和询问。这里通过“呼怨声”来强调老人的哀怨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他们命运的同情。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这两句表明这些孤独老人虽然口中说着没有痛苦,但实际上内心深处一定是有着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和不舍。诗人通过这种设问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他们命运的悲悯。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则表达了诗人能够理解这些老人的内心世界,他们虽然生活困顿,但内心深处仍然怀有仁爱之心,对生活保持着某种期待和希望。
最后,“念之何可说,独立为悽伤”则是诗人在面对这番情景时的感慨。他们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只能在独立的时候,让自己的哀伤和思念充满心头。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力感和悲凉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孤独老人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之情,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
宦学因之当卜居,定能骑舫遍林湖。
遗编早已探千古,绪论何难夺万夫,近日人才愁閴寂。
此君风味极芳腴,香山老子閒无事,张丈殷兄或许呼。
真复多多穷传记,端能亹亹著诗文。
名场早捷千军阵,胪陛应符五色云。
乱后湖山今稍稍,閒中宾主几醺醺。
衰迟亦欲陪赓唱,未必当筵逮所闻。
阅世纷如起灭沤,可须金羽较沈浮。
自知人老宜坚坐,更为春寒倦薄游。
羌蹇尚能哦楚些,仪邻不复梦唐楼。
载书归老黄山下,待唤溪翁赁半舟。
春攽诸郡国,汉守喜惟良。
旦宿重中尾,时花竞向阳。
古今新旧历,老少后先觞。
万事比如此,无如且醉狂。
甘泽关民命,随时不在多。
滴穿檐下石,烂倒水中荷。
天有凶荒岁,人无政事科。
诚心能抚字,乖气转为和。
我能容物天容我,容足元消地几多。
结莫逆交聊尔汝,闻无义语勿谁何。
飘零踪迹因循惯,冷淡光阴苟且过。
人世政如蚕食叶,百年谁办茧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