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祀介福,孰绥孰将。归于尊亲,孝哉君王。
载镂斯牒,载琢斯章。得名得寿,如虞如唐。
元祀介福,孰绥孰将。归于尊亲,孝哉君王。
载镂斯牒,载琢斯章。得名得寿,如虞如唐。
这段诗文是北宋时期的作品,体现了皇帝对其尊亲的孝道和敬仰之情。诗中的“元祀介福”表达了上天的恩惠与保护,“孰绥孰将”则描绘了一种祥瑞安宁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写,暗示着帝王的德行得到了神灵的认可和庇护。
“归于尊亲,孝哉君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之父母(太上皇帝太上皇后)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孝哉”不仅指皇帝本人的孝行,也象征着整个朝廷对先祖的尊崇。
“载镂斯牒,载琢斯章”则是说皇帝接受了天子的宝册和玉印,这些都是权力和正统性的象征。这两句强调了皇帝受命于天,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最后,“得名得寿,如虞如唐”表达了皇帝不仅获得了美好的名声,也获得了长寿的祝福。这里提及“虞”和“唐”,可能是借古代贤君的美誉来赞颂宋朝的统治者,希望其能像古代圣明的君主一样享有盛名与长寿。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用来歌颂皇帝及其先祖的尊号和宝册的降临,是一种典型的宫廷礼仪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孝道、权力和历史美誉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皇权的无限崇敬和期待。
捧檄去三铨,招招客叩船。
倦游惊密雪,离思著幺弦。
淮月开帆暝,京尘减绶鲜。
枳鸾非久息,刷羽伫来旋。
草远花明沟水头,同君此地并离愁。
盖馀瓮酒沈三赋,合作盘鲭厌五侯。
觉在他乡应有梦,信非吾土少登楼。
楚山不见西江远,莫反骚文剩驻留。